首页 > 汽车电子 > 正文
新能源汽车:中国车企必须承受之重
作者: 顾行成 来源: 上海汽车报 日期: 2007年09月30日

9月份,当国内市场还在为“金九银十”的销售旺季而喧闹的时候,在全球包括中国的汽车行业里,却都已经登高远眺,关注着全球范围内刮起的一股关乎未来汽车战咯发展大计的新能源旋风。

月初,道琼斯依据企业在新能源和可替代能源的发展潜力与现实市场表现之间的平衡,将宝马、戴姆勒—奔驰、雷诺—日产和丰田评选为最具可持续发展的汽车企业。在刚刚结束的法兰克福车展上,“未来我们开什么车?”这一主题,直接将行业关注的角度切入新能源利用的大课题之中。同时,在国内,9月7日,以“环保•节能•绿色制造”为主题的2007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在天津开幕。9月21日,上海又高调举办了上海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研讨暨新能源零部件产业基地推介会。

海外诸强或被逼上梁山

今年的法兰克福车展,可以说是新能源汽车的一场空前盛宴。海外诸强纷纷将车展视为未来战咯博弈的擂台,不约而同地将新能源作为核心的主题来展示。在车展上,欧系企业的柴油技术,日系企业的混合动力,以及美系企业的氢能源方案纷纷以新车或概念车的面貌亮相。

海外厂商如此不遗余力地加大新能源车的研发,和欧洲政府与社会高度关注环保的意识密不可分。

虽然要替换现有能源技术的成本非常高,但由于欧盟委员会要求2012年在欧洲行驶的单车的二氧化碳排放要降低到120克/公里以下,这对于目前所有厂商来说,都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甚至包括在本次法兰克福车展上亮相的概念车在内,都离这个标准有着很大的距离。

可以说,海外车商如此着紧新能源开发,有一大半是被逼出来的,否则,等到5年以后,它们很有可能面临出局的危险。有压力自然就有动力,厂商们自然会将危机转化成商机,当二氧化碳减排期限越来越近,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在海外诸强公布的新能源汽车列表中,不少已经公布了量产或排产计划。

国内企业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虽然海外诸强在新能源技术领域还是如同汽柴油动力一般,大幅领先国内企业。但从实际应用效果来说,海外企业的新能源产品依旧没有达标,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的新能源技术发展和全球还是处于同一起跑线,至于是否能够赶上这趟影响未来世界汽车格局的班车,就要看我们国家的汽车企业能否快速赶上,缩小差距了。

回顾这几年来,我国汽车新能源研发进度喜人。在“863”计划规划的“三纵三横”开发布局(以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以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驱动电机、动力蓄电池为“三横”)施行了6年后,我国不仅已经形成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局面,而且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目前我国国内主要汽车企业都在进行清洁型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上汽、一汽、东风、奇瑞、长安、福田、海马以及比亚迪等企业都在该领域积极探索。据了解,长安汽车已经制订了混合动力汽车两阶段发展的战咯,其代号为“CV11”的混合动力MPV计划于明年上市。其它包括比亚迪的电动汽车、海马的H12电动车、华普海域甲醇动力轿车和海尚油电混合动力车,力帆520混合动力车都已经上马。奇瑞也正在开发灵活燃料车、生物柴油、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多种新能源车型。其它车型方面,混合动力公交车已经在市场上示范运行了三年之久,锂电池奥运电动公交车也已经上路试运营,最近又传来8款混合动力客车进入发改委公告的好消息。此外,在核心技术领域,同济大学、上汽集团等在燃料电池汽车研发上也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

价格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大障碍

抛去商用车市场不谈,在我国的乘用车市场上,新能源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可回避地要面对价格这个障碍。目前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唯一一款混合动力车,丰田普锐斯惨谈的销售数据,已经给我们打了一针预防针,中国的新能源之路并不轻松。

数据显示,普锐斯1—8月共销售249辆,月均销售31辆。而丰田在今年上半年,其混合动力车在全球的销量就已经超过了100万辆,普锐斯在其中占据了7成的份额。数据落差如此明显,究其原因,却很简单,普锐斯在中国的售价太高了。作为一款排量1.5升的的乘用车,近30万元的价格,比国内市场同排量车贵了近一倍,而在目前国内市场上,相差1万元就足以决定一款车的销售业绩,更何况差上10万元还不止。

目前国际市场上,混合动力车一般比常规汽油车要贵5000美元左右,转化到国内,至少也是5万元以上的差价。兵马末动,粮草先行,光把新能源车造出来,显然远远不够,如何在政策上加以扶持和在消费意识上加以引导,要仿的工作,还有很多很多。

相关链接:

上海新能源汽车开发情况

燃料电池汽车方面

继续保持匮内领先的优势。

2006年,在第八届国际清洁能源汽车必比登挑战赛上,两辆超越三号燃料电池车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部分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自主品牌“荣威”平台上研制出了新一代燃料电池轿车的功能样车,成为中国第一辆自主品牌的燃料电池轿车,在上汽申沃平台上还试制了第一辆燃料电池客车。

完成了燃料电池轿车10万公里的可靠性试验,为下一代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制打下了基础。

混合动力汽车方面

在上海通用、自主品牌荣威、华普海域、上汽申沃等多平台上研制出了混合动力轿车和客车。

在“十一五”国家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中申报成功,开始追赶国内先进水平。

2008年,上海通用率先实现混合动力轿车量产。

2010年,上汽自主品牌和合资企业混合动力轿车产能均达到万辆级以上。

其他新能源汽车方面

2006年8月起,10辆超级电容快速充电公交车在上海投入正式商业运营。

完成了10辆二甲醚燃料客车的研制,并将在公交线路上进行示范运营。

纯电动的客车和工程专用车正计划投入使用。

上海毕普研制出了甲醇代用燃料轿车。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制动网/chebrake.com 责任编辑:elizabeth)

推荐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打印本页】【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联系电话:021-50325218
Copyright 2007 www.chebr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汽车制动网 版权所有|法律声明 沪ICP备130162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