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电子 > 正文
ATL新能源汽车公司访谈
作者: 久陵 来源: 汽车与配件杂志 日期: 2009年第13期

ATL长期从事笔记本电脑、蓝牙、DVD、MP3锂离子蓄电池开发和生产,在全球名列前茅。目前,正在为汽车开发磷酸铁锂离子蓄电池。

ATL公司1999年在香港注册成立。当时的注册资金仅为200万美元。在之后的几年发展中,通过不断吸引亚洲、美洲和欧洲的一流私募基金,公司的经营规模取得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公司投资的国内三家子公司注册资金共超过7400万美元。公司产品为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和动力电池,2007年销售额超过2亿7千万美元,2008年达4亿7千万美元。增长率高达74%。

鲜为人知的高科产品

公司95%的业务在海外市场,尽管位居全球第七位,但在国内却鲜为人知。日前记者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的推荐下,专程远赴广东东莞采访了公司的管理运作团队: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棠华博士、副董事长兼高级副总裁张毓捷博士,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曾毓群博士。

据介绍,公司目前厂房面积达10万m2。设计产能为每年2.5亿只锂离子单体电池。员工人数为9000人。目前企业分布在广东东莞、福建宁德两地,并在东莞设有工程技术中心。公司每年按3%的销售收入作为研发投入。在研发项目中,除了汽车动力电池之外,还涉及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等相关领域。研究项目包括材料、工艺、安全,以及高能量密度材料的可靠性、安全性等等。

ATL目前在全球聚合物锂电池销售排名第二位、全球笔记本电脑用锂电池市场排名第一位、全球蓝牙设备市场占有率第一位。它还是移动DVD锂电池市场的开拓者,另外在MP3等数码电池市场名列前茅。目前公司又成为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等动力电池研发生产的积极参与者。

产品在汽车上的应用

在采访中,公司创业团队说,公司自2004年6月就启动了电动车电池的研发。2007年5月就开始小批量生产。曾在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多年从事电池研究及电池产品设计的张毓捷博士认为,电动车技术在国外并不算成熟。因此,谁能在这方面领先冲出起跑线,对我国以新能源汽车为契机,赶超世界汽车强国的意义非凡。他介绍,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洛杉矶曾发生过一次因为无风而造成大气污染的严重死亡事故。此后,美国政府开始考虑电动汽车的发展。但由于汽车排放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低油价,使得研发电动车的项目搁浅。后又因两度石油危机几经反复,并经历了克林顿时代和小布什时代关于美国汽车工业的PNGV和Freedom Car计划,但均无显著建树。直到奥巴马总统上台,在金融危机环境下,才把新能源作为振兴美国经济的战略产业,并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援助美国通用汽车的先决条件。

但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化,油价一落千丈,从最高147美元/桶,跌至目前40多美元/桶左右,于是发展新能源汽车又几乎成了一句空话。因为在消费者口袋严重缩水的今天,谁又会愿意为车价几乎高出1倍的电动车去买单呢?在这种情况之下,处在破产边缘的美国“三大”谁又会真心实意地去投资研发。

在这种背景之下,正是中国企业发力加速开发新能源汽车的最好时机。国家关于“公共服务用乘用车、轻型商用车示范推广补助标准”、“十米以上城市公交客车推广补助标准”、科技部的“十城千辆”新能源车计划(实际是十三城),以及《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提出的2011年新能源车的市场比例将达到5%等一系列政策中,给了相关研发生产企业极好的市场环境。把钱补助给新能源车消费示范单位就会有人买车,如果补助给车企那只能拿来在展会上“做秀”。

据有多年海外工作经验的公司董事长陈棠华博士介绍,ATL已经有一些欧洲电动卡车、电动客车和美国轻型电动车等合作项目。特别是ATL已经在印度找到了直接买家,早在2003年ATL就开始为印度的微型汽车Reva开发了纯电动车。经过4万km的路试,目前已经拿到了小批量的订单。

ATL2008年电动车已开发项目:

电动大客车:动力装置为磷酸铁锂离子电池390V/360Ah。
解决方案:电池单体为3.2V/180Ah。
电池包:122S2P。

洒水车:动力装置为磷酸铁锂离子电池380V/400Ah。
解决方案:电池单体为3.2V/200Ah。
电池包:120S2P。

垃圾压缩车:动力装置为磷酸铁锂离子电池336V/200Ah。
解决方案:电池单体为3.2V/200Ah。
电池包:104S1P。

\

尽管在开发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方面ATL已有不少作为,但陈博士坦言,因为充电设施滞后的原因,纯电动车还只适用于在固定线路上的车辆,如公交、邮电、环卫用车,另外在社区使用也非常合适。

在记者提到了ATL企业电池的耐用性,及充放电次数的问题时,曾经在“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锂离子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制造技术”项目获2008年度国家科技技术进步二等奖的曾毓群博士遗憾的表示,当下国内尚无关于充放电次数的标准可言。但曾博士认为在电池容量还剩20%的时候为最佳充电时机。如果电量全部耗尽再行充电,则可能对电池造成损伤。他认为ATL的磷酸铁锂离子电池在最佳充电时机进行2000次充放电是没有问题的。

目前产品研发水平

2008年5月9日,由北京汽车质量监督检验鉴定试验所863动力电池测试基地出具的ATL OLY-01X(200Ah)磷酸铁锂离子蓄电池检测报告表明,总共包括外观、极性、重量、外形尺寸、常温C3、容量Ah、比能量(Wh/kg)、单体和模块过放过充、短路、挤压、针刺,以及单体跌落等检测项目均达到了CT/T 743-2006《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标准。该200Ah电池模块是由五个单体电池串联而成。

在谈到锂离子电池安全方面时,陈博士说,由于锂金属能量密度很高,其与镍氢电池和普通铅酸电池的能量密度比为4:2:1。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最理想的汽车动力电池。但基于其化学性能活跃的原因,因此需进行安全性也受到特别关注。所以在检测报告中有短路、跌落、加热、挤压、针刺等安全测试项目。他同时举例说,2006年索尼公司因为锂离子电池产品出了安全事故,花了5亿美金才解决了召回和索赔的问题。他认为对于锂离子电池这样一个特殊的产品,即便是检测报告合格,在使用中即便是过了保用期之后,如果出了问题仍然不是一件好事。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公司目前正在大量收集全球资料进行分析。他毫不隐讳的说,其中最危险的情况是电池内部短路。

\

\

张毓捷博士说,为了解决动力电池组万一存在的安全隐患,公司正在研制一种智能传感装置,能够时刻检测电池运行状态,防止有任何安全事故的发生。这套探测系统是世界首创,将体现中国人的智慧。他提出了相当于EMS(发动机管理系统)的BMS电池管理系统的新概念。他信心满满地说,在这方面我们要跟“老外”比比谁更聪明。相信在经过BMS不断至臻完善之后,动力电池组的安全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当记者提到单体电池与动力电池模块的构成关系时,颇有产品开发经验的曾博士直言,在锂离子电池研发和应用过程中,就比较而言做样品和小容量的电池难度较低。批量生产时,要做到“一致性”就有难度;一个单体电芯使用时可靠性高,但串联或并联使用就可能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产品刚生产出来的时候可能好,但长期摆放也有可能出现问题。因此,这就要求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成熟的工艺,和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这些在ATL公司都是有保障的。

针对曾博士提到的生产一致性问题,记者问及公司保证电池产品质量的生产自动化程度。张毓捷说,电池生产自动化程度在日本很高,特别是在三洋、松下等公司。但锂离子电池还是一种新兴的行业,技术进步非常快。因此产品变化也很快。譬如说单体电池的直径已经从8mm变到了6mm,现在又成了5mm。如果完全依赖引进全自动生产线不仅价格贵,短短的一条20~30m的生产线价格为1800万美金,而且周期也太长,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

因此,目前公司在保证生产一致性的前提下,新建生产线都采用自行研发改造的半自动线。周期只需3个月,大大缩短了新产品投放市场所需的时间,体现了公司运作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在这其中不仅要做到产品质量与日本等同,而且特别关注安全性。

公司车载动力解决方案

1.纯电动车电池——磷酸铁锂离子,能量电池产品:

采用单体圆柱型 3.2V/1.2Ah
根据应用需求,提供不同的串、并联组合
方型中容量电芯,3.2V/19.0Ah
根据应用需求,提供不同的串、并联组合
58V/190Ah开始供应量产
72V/190Ah开始供应量产
方型高容量电芯,3.2V/50.0Ah(开发中)

汽车业务前景

鉴于新能源汽车可观的未来发展前景,公司创业团队认为,锂离子电池的最终买家应该是在汽车。当前尽管95%的业务都分散在海外,而且绝大部分也是非汽车类的,但面对国内的庞大的汽车市场,以及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植政策也逐渐明朗化,因此现在进入国内新能源市场正当时。就在记者采访的前后,公司也正在紧锣密鼓的开展汽车动力电池业务合作的洽谈。相信只要信息通畅、产品对路、性价比高,同时与更多的车厂、电池厂、电机及控制系统的供应商组成新能源车的强强创新联盟,那么ATL的汽车业务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关链接

陈棠华博士,1944年出生,美籍华人,祖籍江西南康,1965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化学系,后赴美国求学,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获化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IBM公司工作多年。目前任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张毓捷博士,1943年出生。1965年毕业于台湾大学电机系。1973年,毕业于美国圣母大学,取得电机博士学位。曾在福特和IBM公司工作多年。目前任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高级副总裁。

曾毓群博士,1968年出生。198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工程系。2001年获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硕士学位。2006年获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学博士学位。曾在大型港资企业SAE工作多年,现任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制动网/chebrake.com 责任编辑:elizabeth)

推荐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打印本页】【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联系电话:021-50325218
Copyright 2007 www.chebr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汽车制动网 版权所有|法律声明 沪ICP备130162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