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电子 > 正文
大陆集团促进电动车充电智能化
作者: 未名 来源: 汽车制动网 日期: 2011年01月12日

为了让适合日常使用的电动车尽快投产,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德国大陆集团致力于研发用于电动车的驱动部件、能量存储系统及控制单元。大陆集团凝聚全公司的集体智慧和专业知识,使电动车导航系统达到生产前阶段,并积极推动电动车与周围环境联网,促进电动车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大陆集团研发的电子系统可帮助电动车提前分析行进路线,确定充电站和充电时间,使充电过程高效而具有吸引力,仔细监视电池电量,并支持简单的跨供应商费用模式。使用大陆集团的电子系统,电源插座可保持通用,因为电动车将会因此变得更智能化。

“大陆集团正以巨大努力迎接电动车新时代的到来。这在今天是必要的,虽然人们普遍认为传统内燃机仍将在未来许多年中占主导地位。我们希望确保电动车的使用可达到与今天的汽车或柴油发动机汽车相同的自然性、独立性、灵活性和舒适性”,大陆集团执行董事会成员兼车身电子系统部负责人Helmut Matschi在2011年底特律车展举行期间表示,“如果电动车从投放市场伊始就具备完善的车载联网功能,那么它们将能更迅速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提供更大的驾乘愉悦。最后,我们的技术还能极大地简化建设所需充电基础设施的过程,因为我们给电动车带来了充电智能化。”

大陆集团计划用一个网络系统来满足这些要求,该系统是一个虚拟交换及信息中心,通过它,所有系统参与者都能处理与汽车及其自身之间的信息和数据交流。但大陆集团不只提供相关平台和组织数据通信,另外它还研发电动车所需的电子系统。这通常包括用于定位的GPS模块,用于移动通信的GSM模块以及与汽车总线系统相连的接口。

电动车在日常使用中取得成功的最大障碍是消费者对其充电一次后可行驶里程的担心。迄今,电子导航仪数据库中只包括针对路线的静态信息,最多再加上地形信息。但是,通过与服务提供商合作和在汽车电子系统的帮助下,大陆集团正在计划实时提供多方面的交通信息,例如:哪条路线可能发生交通堵塞,以及堵到什么程度?加热器和风挡刮水器何时需要开启(刮风或坏天气情况下)?空调需要开多长时间以及哪里有下坡路可让电机充当发电机和让汽车自己给电池充电?

汽车的能量供应还要求习惯和技术方面的改变。这不仅适用于在充电站的等待时间——加满一只油箱只要几分钟时间,但一只电池充满电至少需要半个小时,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需要半天之久。至少在较长的过渡阶段期间,这还适用于可用充电点的数量。加油站几乎随处可见,它们全天24小时营业,紧急情况下还可使用储备油箱来救急。另一方面,针对电动车的公共充电站仍然数量稀少,而且大多仍未完全集成进导航系统,在一些情况下(如充电站正被另一辆车使用)还需要较长等待时间。大陆集团的该平台不仅每天提供关于充电桩位置及可用性的信息,而且虚拟交通中心还知道这些充电站会在何时被哪些车辆占用多长时间。这可以让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预约充电时间(如果希望的话,这可以做到完全自动化),并尽可能有效地安排所需的充电时段。同一过程可用于不是基于电池充电而是基于电池交换的汽车及驾乘概念。

在规划线路时,大陆集团电子系统不仅会考虑汽车及电池的要求,还会考虑驾驶员的要求。根据时间及驾驶员的预约日程表,优先考虑在餐饮、购物中心、保健中心或其他特殊目的地的充电点。如果当前周围环境无助于打发时间,大陆集团服务平台还会提供对电子邮件和社交网络以及互联网收音机和电视的车载访问。大陆集团和德国电信提供的相关AutoLinQ系统能够与最新的可自由编程组合仪表进行完美的交互。

电源插座保持通用 电动车变得更智能化

凭借该平台及其对系统合作伙伴的接口,大陆集团还支持通过常规电源插座进行智能化的受控充电。由于所有智能信息以及充电过程的控制都在车内,所以甚至复杂的充电算法也能通过传统的电源插座来处理。决定充电时间和多少,快充还是慢充,应否在晚间充电(这时电价较低)的是控制电子系统而非插座。大陆集团的这一创新方案可大大促进电动车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同时显著减少社区和能源供应商所需的投资。

虽然目前汽油和柴油燃料通常是直接在加油站购买的,但电动车新时代所要求的全新收费和付款模式类似于移动通信提供商所采用的相关模式。大陆集团的系统对此亦有事先考虑。所有消费数据和充电信息均可通过该平台以在线方式提供并被分配给能源供应商和机动服务提供商(mobility provider)。电动车不仅可以获得最新收费数据,以便尽快让驾驶员知道,它们还能非常容易和准确地计算其能耗。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制动网/chebrake.com 责任编辑:elizabeth)

推荐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打印本页】【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联系电话:021-50325218
Copyright 2007 www.chebr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汽车制动网 版权所有|法律声明 沪ICP备130162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