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电子 > 正文
半导体厂商:无人驾驶的幕后推手
作者: 干晔 来源: 汽车电子应用 日期: 2017年02月21日

围绕方向盘控制权的争夺战正愈演愈烈。无人驾驶、智能网联和电动化的发展趋势给汽车工业注入了强大的经济驱动力的同时,也给汽车产业生态链上的厂商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而在这一切的背后,半导体厂商是关键的幕后推手。
 

\
 
围绕方向盘控制权的争夺战正愈演愈烈。无人驾驶、智能网联和电动化的发展趋势给汽车工业注入了强大的经济驱动力的同时,也给汽车产业生态链上的厂商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无人驾驶市场巨大,来自市场的统计显示,到2025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420亿美元;到2030年,将有1.2亿辆不同程度的无人驾驶汽车上路;2035年,无人驾驶汽车将占全球汽车销量的四分之一。麦肯锡预计,到2030年,出行服务与汽车数据服务能为汽车经济额外带来1.5万亿美元的营收,加上传统汽车业务从目前的3.5万亿增长到5.2万亿,整个汽车经济的总量可达6.7万亿美元。
 
英特尔、谷歌、特斯拉、Uber和百度等一众主流科技企业更将无人驾驶作为其核心战略之一。众多科技企业的推动之下,汽车正在快速演进继而成为互联设备之一,在未来五至十年的时间里,无人驾驶汽车或将会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出行市场的格局。
 
而在这一切的背后,半导体厂商亦是关键的幕后推手。
 
据Strategy Analytics最新报告《2016年汽车半导体厂商市场份额》显示,在汽车电子芯片市场中,恩智浦(NXP)已达到14.2%的市场份额,比其最大竞争对手英飞凌(Infineon)和瑞萨(Renesas)高出四个百分点。报告还发现,芯片厂商的主要收益来源国首次由日本变为中国,这意味着全球汽车电子产业结构转换。
 
\
 
IC insights 已经把2016年全球半导体IC(仅包括集成电路芯片,不包括传感器等其他车用器件)市场增长预测从-2%提到了1%,相比去年-1.2%有所提升,但从这一数字不难看出全球半导体市场需求疲软、增长乏力,这和通信、计算机、消费电子等这些半导体芯片需求大户市场增长乏力有关。不过2016年汽车IC市场增长了12%达229亿美元,尽管汽车电子IC在整个半导体业占比并不大,但是目前所有应用市场中增速最快的。IC insights曾预计,从2015到2019年有望实现8%的年复合增长率,而2016年已经超过了预期。
 
作为芯片巨头的英特尔近年来不断加大在无人驾驶领域的投入,为重塑驾驶体验英特尔提供端到端的无人驾驶解决方案,并与宝马集团和Mobileye展开合作,共同研发无人驾驶必要的解决方案以及创新系统。另外,英特尔还投资1亿美元建立了联网汽车基金,为ADAS、人机界面、远程信息处理、云服务和无人驾驶方面提供项目孵化资金支持,并在去年11月份成立了无人驾驶事业部,被视为科技企业杀入汽车产业的一匹黑马。在车载计算系统方面,英特尔提供基于凌动处理器的软件定义计算(SDC)解决方案,用于将强大的CPU、GPU功能与工作负载进行整合,并借助虚拟化双操作系统支持数字集群、信息娱乐系统以及最佳的用户体验。
 
另一家半导体企业英伟达(NVIDIA)也同样积极布局无人驾驶领域。2014年英伟达就加入了Google、奥迪、通用汽车等成立的“开放汽车联盟”中,作为该组织的芯片供应商。在2016年CES上,英伟达推出了基于Tegra芯片的DrivePX2自动驾驶平台,搭载了专门为自动驾驶而研发的深度学习架构Pascal GPU,本质上是一个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而英伟达的NVIDIA DGX-1(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这是世界上首台专为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加速分析而打造的系统),实现了与硬件、深度学习软件和开发工具的全面集成,可运行热门的加速分析应用程序,即可以缩短数据处理时间、呈现更多数据、加速深度学习框架并设计更加复杂的神经网络。这更将为汽车制造商、汽车研究机构,或是投身于该领域的创新创业企业带来一股强大力量。众多科技企业和传统汽车厂商等都与英伟达合作,包括特斯拉的Autopilot自动驾驶系统,该套系统中硬件由摄像机,超声波探头以及雷达组成,所探测到的数据递交给名为“TeslaVision”的软件系统,而向“TeslaVision”提供计算能力的核心部件GPU的制造商也正是英伟达。
 
此外,安全化是实现智能化和无人驾驶的前提,由此带动安全控制系统(包括ADAS、TPMS 等)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互联互通则带动以导航、通信和娱乐为主的智能硬件的市场需求。同时,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也将更大地拉动汽车电子的需求。可以预见,未来随着无人驾驶、智能网联和电动化技术发展的深入,汽车电子化程度将持续提高,推动汽车电子向亿万级市场不断扩大,对于电子、半导体厂商而言,都将是未来的新蓝海。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制动网/chebrake.com 责任编辑:jack)

推荐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打印本页】【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联系电话:021-50325218
Copyright 2007 www.chebr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汽车制动网 版权所有|法律声明 沪ICP备130162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