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维修改装 > 正文
冰雪路面驾驶技巧
作者: 未名 来源: 网友推荐 日期: 2008年02月17日

“慢”字为先

开车时慢行可以给自己留出更多的时间判断,从而做出正确的动作。对于驾驶手动挡的司机在冰雪路面起步时应尽量慢抬离合器,轻给油,切忌大脚油门猛抬离合,否则极易造成车辆打滑、方向失控;对于自动挡的车辆,如果车自身带有雪地模式要及时更换,对于没有雪地模式的车辆应视具体路况更换到相应的“3”、“2”或“1”加挡。

注意“留量”

雪地行车,循着车辙印跟车是比较安全的方法,不过要记住行车时无论是给自己还是给别人都多留些量,遇到情况提前减速;当发现前车制动时,自己也应该马上收油并将脚备在刹车踏板上准备着。制动时看一眼后车的距离,以防后车跟得太近。

“稳”能压阵

在雪天行驶时尽量避免急打方向、急起步、急制动,所有动作都要比平时慢半拍,尤其在出主路、右转、横穿马路、过十字路口时。在冰雪天气爬陡坡时,注意前后车距,挂低挡稳住油门一鼓作气爬上去,中途尽量不要换挡。

“多看”有益

由于下雪天的视线本来就不好,勤观察前方路况和三个后视镜之余,还要对自己两侧和前面的几辆车都做到心里有数,以便更早地做出判断,尽量不要频繁地变更车道。

谨慎刹车

雪天行车一定不能猛踩刹车,那样将很可能造成侧滑。如果产生侧滑马上松开刹车,使方向盘能够重新控制汽车。

手动挡车型,尽量不要空挡刹车。对于自动挡的车型永远不允许空挡溜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即使装备ABS的车辆也要小心驾驶,一定要注意车距。

手刹慎用

雨雪天气后,刹车盘片上会溅上雪水。很多车主为防溜车都会在停车时拉紧手刹,但是车停一夜,很容易使手刹的拉线冻住,即使放下手刹,拉线也处于拉紧的状态,导致车身反应迟缓。如果已经冻住,多着车一段时间,让冻住的冰融化,如果要预防,最好将车停在平路,把车挂在挡位上,同时寻找支撑物固定车辆,这样可以尽量避免刹车盘片被冻。

相关提示:

当心防滑链弄断ABS传感器线

车友小胡雪天行车时,为安全保险为车安装了防滑链,谁知车开了不久,右边防滑链斗就脱落了。车辆ESP、ABS、P灯全部亮黄灯,检查车辆时没发现任何故障。第二天小胡开到4S店检查才发现,连接右前轮的ABS传感器线被掉下的防滑链搅断,并且,保险公司对这一损失是不理赔的。据4S店介绍,经常有车主自己安装的防滑链脱落后,搅断传感器线。所以提醒广大车友,安装防滑链一定要到正规4S店进行检查和操作,以免安全不成反咸隐患。

四种武器帮爱车闯冰雪关

冰雪天气行车,车辆容易打滑,如果车主装备了ABS、EBD、TCS、ESP等,防滑则轻而易举。

ABS刹车防抱死系统

通过控制刹车油压的收放,达到对车轮抱死的控制。

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

当紧急刹车车轮抱死的情况下,EBD在ABS动作之前就能平衡车轮的有效地面抓地力。

TCS(ASR)牵引力控制系统

TCS的作用是当汽车加速时将滑动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防止驱动轮快速滑动。

ESP电子稳定程序

ESP是ABS系统的延伸功能。它通过对车辆行驶状态信息进行分析,然后通过ABS系统对某个车轮实施轻微制动,来帮助车辆维持动态平衡。

冰雪路面驾驶误区

冬季下雪天,路面较滑,行车的危险性更大,所以行车速度要更低,以确保安全。同时,在驾驶车辆时,我们还可以采用——些技巧。很多媒体刊登了“冰雪路面10大驾驶技巧”、“雪天行车十句话提醒”、“雪天开车秘籍”之类’的文章。宝马(中国)公司高级培训师高华阳告诉记者,冰雪行车的确需要技巧,但现在很多媒体刊登的“技巧”,不少是错误的,误导了读者。

一、尽量多用手刹,少用脚刹,避免紧急刹车。

纠错:在冬天特别冷的时候,建议尽量少使用手刹,多靠脚刹完成刹车动作、手刹设计的原理是锁死后面两个车轮,功能主要不是为了制动,更多是为了停车。

二、ABS、EBD等高科技刹车系统的作用不大。

纠错:ABS、EBD等高科技刹车系统的诞生,就是为安全行车提供帮助。普通车主并没有太多的冰雪驾驶技能,最好多使用辅助安全装置。

三、最好能给车加上点重物,车辆自重加大的情况下,刹车距离会短一些。

纠错:车辆自重加大,有助于防止车辆转弯时发生侧滑,很多赛车都会适当加上重物。但重量越大惯性越大,刹车距离更长。

四、冰雪天车辆配备普通轮胎照样能行驶,但要小心驾驶。

纠错:普通轮胎在冰雪路面行驶是十分危险的。建议车主最好换上冬季轮胎,如果没有冬季轮胎,也可以使用防滑链,但加上防滑链只能低速行驶。

\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制动网/chebrake.com 责任编辑:elizabeth)

推荐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打印本页】【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联系电话:021-50325218
Copyright 2007 www.chebr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汽车制动网 版权所有|法律声明 沪ICP备130162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