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维修改装 > 正文
双龙REXTON(2.7L) 的ABS故障
作者: 张宪辉 来源: 汽车维修与保养杂志 日期: 2008年第08期

故障现象

一辆双龙日EXTON2.7L柴油共轨的吉普车,因肇事被拖至修配厂修理。汽车修理完毕后,在试车的过程中发现,ABS故障灯无规律点亮,且实施制动时ABS失效。当关闭点火开关再重新打开,一切又恢复正常。

故障诊断与排除

参考上述故障现象,由于关闭点火开关再重新打开时,ABS灯指示正常,所以基本上可以排除掉ABS电脑有故障的可能性。本着先简单后复杂的排查顺序,首先使用SCAN-100检测仪检测,无故障存在。根据ABS控制原理,除了必须的电源和搭铁之外,最重要的要数轮速传感器,因为ABS系统要工作,必须有一定的车速要求。在低车速条件下(如20km/h),ABS是不启动的,因此,在低速运行时,即使ABS系统有故障也不会显示出来。

为验证故障,我们通过路试,将SCAN-100检测仪选择到ABS数据流读取模式,负责监测检测仪的同事反馈信息说前后四个轮速传感器的数据都在动态变化,应该正常。

为确定信息的准确性,这一次由车主驾驶汽车,我本人亲自观察数据流的动态显示。当汽车刚起步时,四个轮速传感器的显示数据基本一致。随着车速的逐渐增加,我发现尽管四个轮速传感器的显示数据都在同步增长,但明显不同的是两前轮轮速传感器的数值非常平稳的变化,而两后轮轮速传感器的数值则波动频繁,显然异常。通过此现象,我们可以基本断定故障与后两轮轮速传感器有关。既然有数据显示,那么能够表明后两轮轮速传感器肯定是工作的,基本可以排除轮速传感器线圈断路和短路的可能。依据以上分析,导致上述数据显示异常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方面:传感器端子插头或线路接触不良;传感器与齿环的位置间隙不合适;齿环的齿损坏。

于是,先进行了传感器线圈电阻测量,四个传感器阻值完全相同,验证了我们先前的判断——传感器本身正常。然后仔细检查传感器插头和线路,未见异常。接下来检查传感器与齿环的位置间隙。该车后桥的形式为整体式车桥,两个后轮轮速传感器安装在后桥桥壳上,用螺丝固定,不可调整。观察安装位置部分亦无变形,将传感器拆下,发现其底端感应表面沾满了润滑脂,这可能导致该故障的产生。将传感器感应表面处理干净,重新试车,故障依旧存在。由此可以排除掉传感器与齿环位置间隙不当的可能性。那么,问题基本上可以确定在齿环损坏方面。将两后轮轮速传感器拆下,用手电筒照射轮速传感器的安装孔,发现孔内的齿环由于硬物的磕碰齿面已经严重受损,齿顶已经变得参差不齐。到此,故障原因基本查明:当汽车行驶时,两后轮轮速传感器与齿环齿顶间的间隙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传感器产生的信号电压时强时弱(反映在检测仪上的车轮速度值在不断跳跃变化),当间隙过大,信号电压减小或根本产生不了电压,则故障此时就被呈现出来。

更换两后半轴感应齿环,重新试车,一切恢复正常。

维修小结

通过上述故障排查过程分析,该故障由于人为操作不当导致的可能性较大。很可能是修理工在进行钣金和机械修理时由于不懂或误操作而造成了该故障的发生。对于这类不该发生的故障,修理人员应引起高度重视,不应因自己的不精心而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专家点评

打开点火开关ABS灯点亮,ABS电脑此时对供给电压、电脑硬件、线束、四个轮速传感器等进行自检,经2~3s自我检查正常则ABS灯熄灭。打开点火开关自检正常,说明静态信号正常;行驶中监测不正常ABS灯报誓,说明动态信号不正常。作者首先判断ABS电脑无故障,怀疑轮速传感器可能有故障是非常正确的,轮速信号是动态信号,当四个轮速信号超过误差极限才能记忆故障码。作者接着使用SCAN-100查询车轮转速,看到两后轮转速波动,再测量两后轮速传感器电阻,检查传感器是否污物,检查传感器齿环和间隙,发现传感器齿环被硬物磕碰发生变形。作者更换两后轮速传感器齿环,故障排除。文章结尾作者做了正确的总结。

这篇案例思路正确,文字简练。先说思路正确,故障不能排除大致有两种理由,一是维修人员思路正确,该想的都想到了,因缺少必要的资料、检测仪器而不能排除。二是维修人员思路不正确,功底不足害怕困难而不能排除。前者是正当理由,后者是不正当理由。有的维修人员根本不思考、不做基本检查就认为修不了,明明是不正当理由,还为自己开脱硬说成第一种理由。双龙车保有数量小资料难寻,作者凭着功底和信心不怕困难,在没找到资料之前可以排查容易发生的机械故障,例如轮速传感器是否脏污和齿环有无损坏,检查用时不多,即便没问题也缩小了故障范围。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制动网/chebrake.com 责任编辑:elizabeth)

推荐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打印本页】【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联系电话:021-50325218
Copyright 2007 www.chebr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汽车制动网 版权所有|法律声明 沪ICP备130162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