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亚新科期待卖出“好价钱”
作者: 战静静 来源: 中国汽车报 日期: 2010年01月25日

近日,亚新科工业技术有限公司即将出售的消息成为国际零部件行业的热点话题。这家零部件供应商的美国股东公布了其转让股权的意向之后,已有数家公司明确表示希望接手亚新科。

换东家是想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过去几周我接触了4家对亚新科感兴趣的投资商,最近还有一家要谈。”出乎记者的预料,谈起公司的股权转让一事,亚新科负责全球市场与营销的副总裁倪威,并未遮遮掩掩或用官方说法来推脱,而是显得十分洒脱。似乎这场发生在美国的资本层“地震”,不会对其中国市场的经营产生任何影响。

倪威的“底气”来自亚新科的经营业绩。数据显示,亚新科仍处于稳健上升期,2009年该企业的销售收入约为4.8亿美元,税前收益可达6000万~7000万美元,销售总额同比增长10%左右,税前利润增幅约为20%。“这说明我们的产品结构不错,技术含量较高同时利润率也较高的产品比重在不断增加。”亚新科集团公共及政府事务副总裁黄坚认为,“多年来我们一直以10%~20%的速度在前进,2009年是亚新科历史上经营状况最好的年景之一。”

这样一家发展势头良好的企业为什么会被卖掉呢?据了解,从创办至今,亚新科的资金来源一直是国外投资机构,目前其主要持股人为美国KPP等私募基金。“通过多年的经营,亚新科逐步理顺了自己的发展思路,将共轨系统、气泵、活塞环等作为公司的核心产业。要进一步发展这些核心产业,需要更多资金。”倪威初步估算,未来3~5年,亚新科还需要15亿~20亿元的资金注入,以满足其更新产品的需求,“我们一些新产品已完成研发,目前正等待资金来完成产业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老股东不想追加投资或没有能力追加投资的话,亚新科董事会就只能再寻找新的投资人。”

“我希望新的投资者不光带钱来买公司的股票,还要保证有足够的资金完成未来的投资。”倪威告诉记者,由于企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亚新科旗下合资公司的中方股东也已承诺,将会按比例跟进外方股东的投资,“亚新科未来5~10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次能否找到合适的投资者。”

亚新科不是第一次换东家

“亚新科的管理层和员工对正在发生的股权变更反应平淡,是因为这种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换句话说,对公司股东‘你来我往’的变化,我们都已经适应了。”黄坚如是说。

目前还不到16周岁的亚新科公司,经历了三次较大的股权变化,各类基金公司一直是其资本主力。1994年亚新科成立,靠的是来自华尔街的1.58亿美元风险投资。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GE(通用电气)旗下的养老基金看中了亚新科,投资持有其1/3股份。到2004年,当时拥有18家合资企业的亚新科又进行了一轮重要战略调整,美国KPP(尖端伙伴公司)、IFC(国际金融公司)、AIG(美国国际集团)等基金公司进入,获得其绝对股权。6年前的这批投资股东,眼下正在为其手中的股权寻找新主人。

亚新科频繁进行股权更迭,和其独特的创建和运营背景密切相关。可能没有多少人记得,成立之初的亚新科名为“亚洲战略投资公司”,并以此为平台,不断参股收购那些有较好基础但当时运营困难的中国国企,建立合资企业。“最开始的时候,亚新科只是一个投资平台,是一个把不同鸡蛋装到一起的篮子。”黄坚这样形容说。2004年,在公司成立十周年之际,亚新科在完成新的股东更替和资本重组之后,其公司名称也变更为“亚新科工业技术有限公司”。“这标志着亚新科完成了从投资公司向工业公司的彻底转变。”黄坚说。

自己“前身”就是投资公司,历任控股股东也都是风险投资商。以这种投资模式建立和运营的亚新科,其股东和普通股票市场的股东有很多相似之处:不参与公司经营、更关心盈利情况、会选择一个合适的点位抛售股票。“在国外,基金公司投资实业是很常见的,不过在中国,它们一般都投资在IT行业,很少投资到汽车零部件这类实体行业中。”黄坚解释说,这使亚新科显得更“特立独行”。

目前看好亚新科的国际买家,大多还是类似KPP这种私募基金公司。尽管出于商业规则考虑,倪威拒绝向记者透露其具体接触过哪些买家,但他表示,这几家公司都有比较雄厚的资金实力,“他们不光要购买KPP的股份,还希望将亚新科所有的股份都买下来。”至于路透社及国内某些媒体报道中提到的凯雷基金,“这是误传。”倪威说。

“亚新科的新股东会是谁?再过几周情况可能就会明朗了。”倪威告诉记者,2月公司会召开董事会,届时将确定亚新科新“东家”的人选。

\

相关报道:

“后杰克”时代的亚新科

十几年前,杰克•潘考夫斯基就预言中国有一日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就在他的预言变成现实的2009年春天,杰克却选择离开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回归自己的老本行金融领域。作为亚新科的创办人和前CEO,在很多业内人士心中,杰克就是亚新科的代言人。眼下,一场正在酝酿的这场股权变动,将“后杰克”时代亚新科的变化也纳入了公众视线。

杰克走后,亚新科做了一套“瘦身操”。“2009年,我们砍掉了一些低附加值的业务,卖掉了一些不太赚钱的或是从事非主营业务的企业。”亚新科集团公共及政府事务副总裁黄坚告诉记者,“去年亚新科出售了两家工厂。因为企业的产品以出口为主,我们在河北廊坊的一个加工铸件工厂在金融危机中受到较大影响,企业效益下滑,我们把它卖掉了。还有四川一家制造摩托车车轮的工厂,因为摩托车不是我们的主营业务,所以也卖掉了。”在出售部分企业的同时,亚新科还合并了旗下的另外一些企业。一系列“整理动作”完成后,“亚新科系”在中国的17家制造企业,变成了13家。

集中优势力量发展主营业务,成为亚新科新的经营宗旨。“我们是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所以必须紧密围绕客户的需求,来规划我们的产品和未来。”黄坚表示,对其主要客户商用车发动机企业来说,高压共轨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亚新科一直积极备战国Ⅳ、备战高压共轨,除燃油和后处理系统之外,活塞环、凸轮轴、缸体缸盖、空压机和起动机也都在亚新科的主营产品范畴。“这些产品在技术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突破,完全可以和国外技术相媲美。”黄坚说,“而我们的传统技术产品再做3~5年,也是毫无问题。”

2009年6月公布的新“公司愿景”,可以看作是亚新科对“杰克时代”发展思路的重大转变。杰克为亚新科制定的公司愿景是,“建立一个真正的全球性公司,其独特之处在于它能够将中国的与世界的精华融为—体。”而新的愿景则强调,“通过向客户提供解决方案,为我们的客户以及投资者创造价值,同时为员工创造一个安全、有保障的工作环境,并与我们的合作伙伴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总的来说,亚新科变得更加务实,公司具有了更多工业性企业的特征。”黄坚评价说。

“杰克创建了亚新科,并使公司创造了辉煌业绩,功不可没。”黄坚向记者援引了亚新科现任总裁盖瑞先生对其前任的评语,“亚新科在中国的发展轨迹带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因素,杰克是金融领域的精英人才,盖瑞过去管理过很多国际化大公司,有更好的实战经验。”黄坚这样评价公司的这两位老板,“亚新科在杰克的领导下打下了不错的基础,现在盖瑞要把它朝更加实业化、工业化和职业化的方向运作。”

记者观察:

满意而去的“亚新科”

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大行情”,不仅使那些已投资中国汽车的海外公司获利颇丰,也使那些没赶上这班船的风投资本跃跃欲试,急切寻找进入的途径。亚新科此时出售股权,正提供了这样一个“市场切入点”。

自亚新科主要股东KPP表达转让意向以来,多家海外投资机构都对接手亚新科表示了兴趣。海外一位汽车市场分析人士甚至认为,这是近期海外私募基金进入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最佳时机。同时,亚新科董事会对这些“接盘者”的左挑右选,也全然没有担心股权无法脱手的焦灼。

海外投资者青睐亚新科,看好的是中国商用车市场的未来。和乘用车市场不同,中国商用车市场并没有给外资提供很多进入的机会。“国外商用车零部件企业不是有好技术、好品牌就能吃到中国这块肥肉的。”用一位业内人士的话说,在现有情况下,如果获得亚新科这个平台,海外品牌就可以在国内商用车零部件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亚新科的大客户群由国内排名前10位的柴油发动机企业组成,中国商用车的高速发展为其提供了宽阔的市场空间。未来5年,亚新科2/3的投资都将集中在卡车领域项目上,以销售国Ⅳ产品为主。投资高增长市场中的主流企业,这是吸引海外资金的重要因素。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为数众多的海外私募基金都开始关注对中国零部件企业的投资收购。今年以来,就有10多家国内零部件企业获得私募基金的投资。这些企业规模虽然不是业内的前几名,但成长性好,业绩增长率高,因此成为海外投资机构关注的重点。

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弗里德曼引用了亚新科创始人杰克的话说,“如果你老老实实地待在美国,根本不知道怎么进入中国,10~15年之内你都不能在全球获得领先地位。”作为第一家植根于中国的全球性零部件集团,亚新科为海外资本投资中国汽车业建立了自己的成功模式。在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中,谁会是下一个亚新科呢?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制动网/chebrake.com 责任编辑:elizabeth)

推荐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打印本页】【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综合搜索

关 键 字:
(支持","或" "关键字进行检索)
搜索类型:
搜索范围:

 
 
   
   
 
联系电话:021-50325218
Copyright 2007 www.chebr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汽车制动网 版权所有|法律声明 沪ICP备130162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