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专访BPI亚太区副总裁兼总经理王尚谦
作者: 陈琦 赵玮 来源: 汽车与配件 日期: 2016年08月15日

推动汽修行业 塑造市场价值
在汽车产业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市场的发展步伐逐渐加快,BPI集团除了为中国本土市场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类高品质的制动系统产品外,还在国内各大城市开启了RBS制动安全养护项目,将其为美国连锁经销商巨头NAPA的合作经验和培训项目“原汁原味”地引入中国,为国内的汽车维修行业注入“新能量”。
 
近年来,全球汽车产业处于不断发展与革新的阶段,但汽车制动系统始终是至关重要的一大领域,其重要性不曾改变。Brake Parts Inc(以下简称“BPI集团”)作为领先的制动系统产品制造商和供应商,致力于开发、研究与测试制动系统产品,不仅拥有在北美市场超过百年历史的雷贝斯托品牌,而且还向业内提供制动片、制动盘、卡钳、液压件、轮毂轴承等重要产品。
 
如今,在汽车产业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汽车保有量保持增长势头,加之汽车行业的“求新求变”,BPI集团开始将长远目光聚焦于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市场。除了为中国本土市场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类高品质的制动系统产品外,BPI集团还在中国各大城市开启了RBS制动安全养护项目,将其为美国连锁经销商巨头NAPA的合作经验和培训项目“原汁原味”地引入中国,为国内的汽车维修行业注入“新能量”。
 

\
亚太区副总裁兼总经理 王尚谦
 
日前,本刊记者与Brake Parts Inc亚太区副总裁兼总经理王尚谦进行了一场对话,得以对中国汽车维修行业与维修技师的发展现状有了全方位的认识,并深入了解RBS制动安全养护项目的设立初衷与发展愿景。
 
雷贝斯托何以“征服”NAPA
众所周知,NAPA作为美国最大的汽配用品销售商而享有极高的知名度,而BPI集团正是其主要供应商,将雷贝斯托制动概念推向市场。随着50多年来缔结的合作关系,双方合作项目不断深化,从产品供给到培训服务无一不涵盖。那么,雷贝斯托品牌究竟是如何“征服”NAPA的呢?
 
王尚谦指出,成立于1902年的雷贝斯托品牌一直致力于制动产品的创新与品质管理,通过百多年历史经验的累积,很早就发现,在汽车制动领域,维修技师凭经验进行修理,没有系统的检测和维修手段。早期的美国汽车售后市场与中国近年来的发展状态非常相似,人们普遍对于汽车的保养意识不强,往往等到汽车发生损坏、发出异响或制动能力明显不足时,才对其进行维修。在当时,雷贝斯托希望改变人们对于制动产品的惯性思维,于是就在1924年进行了一次业内创举——率先开设Brake Clinic(制动系统诊所),包含诊断、标准流程、培训为一体的全套服务,通过开展制动系统技术方面的培训工作,从而培养了一大批制动领域的维修技师,以此应对当时的技术需求。
 
“在雷贝斯托推行的制动培训项目下,一些大型维修厂的维修技师都有了十足的进步,直到如今,这样的培训依然在继续,并不断为汽车维修行业输送专业人才。据数据统计,在我们与NAPA合作的几十年里,每年为其维修厂提供的培训多达9000~10000人次。向NAPA提供培训的意义在于,一是证明高品质的产品能满足市场需求,二是在修理厂方面给予清晰、标准的操作流程,这样的培训目前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这便是BPI集团今时今日在中国推行RBS制动安全养护项目的缘起。
 
\
RBS制动安全养护项目
 
讲述完RBS制动安全养护项目的历史渊源,自然要谈一谈美国与中国汽车维修行业的对比,捕捉其中的异同点,从而理解在国内推行培训项目的意义所在。在王尚谦看来,美国汽车售后市场已经有充分的培育土壤,在汽车维修行业工作的维修技师有着相当高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素养,制动基础知识扎实,而相较于中国汽车维修行业,显然国内维修技师的各方面水准都有着明显的不足,基础理论知识来自书本,但书本内容未跟随更迭的车型变化更新;修理工流动大,修理厂不能系统培养修理工,实操经验仅停留在帮工以及师傅的零碎教导,使得维修水平参差不齐。此外,由于缺乏良好的职业生长空间与正确的发展方向,国内维修技师的职业发展往往令人感到岌岌可危,由此,RBS制动安全养护项目的引入就显得至关重要。
 
用标准缔造信任 细节决定一切
在RBS制动安全养护项目的介绍中,其核心主旨是“用标准缔造信任”,并力求为车主提供安心养车的场所,着力解决“车不是开坏而是修坏”的问题。不过,RBS制动安全养护项目到底是如何通过“标准”来塑造更完善、高效的汽车维修环境呢?
 
王尚谦以汽车制动盘维修保养中的实例来证明设立检测“标准”的重要性。对于绝大多数车主而言,遇到制动问题通常没有更换制动盘的意识,而是推断制动盘热变形或磨得不平,认为将其放于光盘机上车一下即可。但实际上,每一个制动盘都有特殊的厚度标准,当盘片摩擦制动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并传递到卡钳等部位。如果制动盘厚度不够,就无法充分吸收热量,从而造成损害,由此,主机厂出厂的制动盘必然会有一个“最低厚度”,通常以文字形式铸造在盘上。
 
然而,中国北方城市时常下雪,沿海地区气候潮湿,往往在锈蚀后看不清制动盘上的标识,主机厂也不会主动给所有修理厂公布厚度警示的具体数值,再加上中国车主和维修技师缺乏对“最低厚度”的认识,所以通过“光盘”而将制动盘越磨越薄,对汽车制动系统造成损害。“雷贝斯托在美国的培训教材中指出,制动盘的厚度有其标准,一旦厚度不够就需要及时换盘。”
 
\
 
据王尚谦介绍,目前BPI集团已经在锦州、西安、成都、厦门、杭州等地区举办培训项目,对修理厂的管理层而言,RBS制动安全养护项目在维修检测的各个阶段都有着明确的检测手段和标准,例如在最终环节,通过跳动检测仪来进行检测盘面跳度,用标准数据验证制动盘的维修效果,无论是对维修技师,还是对终端车主,都是一种“直观化”的检测和验证手段。
 
破解汽修困局 寻觅新的盈利点
BPI集团结合美国售后市场与中国本土市场的实际情况,把培训教材进行“本土化”改进,分成了基础、中级和高级教程,从基本的制动原理到实操经验都一一涵盖,通过在全国多个省的维修厂进行培训,得到了从普通技师到维修厂管理层的踊跃支持。然而,RBS制动安全养护项目为何会对维修厂富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这不得不让人好奇培训项目的“价值”所在。
 
王尚谦坦言,雷贝斯托专注汽车制动领域已经百多年历史,而制动领域恰恰是一个很细致的领域,需要落地的东西很多,这不是仅仅依靠广告宣传、场地改装、形象推广就能起到效用的。能够切实地提供培训教材、详细流程,这才是RBS制动安全养护项目最富有竞争力的特质。
 
“对于修理厂来说,引入培训项目和先进的检测设备意义非凡、富有价值。RBS制动安全养护项目为维修厂推荐了许多适用的检测手段,又推出了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这不单单是一个维修厂或几位维修技师能力上的提高,具体到单个项目而言,许多检测项目都是面向车主的新收费项目,这相当于为修理厂带来了新的盈利点。”
 
\
RBS制动安全养护项目迈入汽修厂
 
在美国汽车售后市场,制动领域一直是一个“金矿”,而中国的市场需求尚未被完全开发。对于如今的修理厂而言,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必须寻求“差异化”的服务,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维修厂借助RBS制动安全养护项目的专业性,为车主展示更多细化项目,使得汽车维修效率得以提高,让制动产品的更换更具备说服力,一切都以公正、标准的检测结果来证明。此外,通过熟练操作后,一位维修技师完成整个检测流程的时间控制在30~45 min,这样一来,车主能够欣然接受,对维修厂与维修技师而言,时间成本也较为合理。
 
\
美国专家为中国汽修厂维修技师进行授课
 
“以专业设备和检测手段为依托,引导车主真正地理解汽车制动系统的工作情况,无疑能开发出更多的消费需求,并让他们切切实实地获得制动安全性和舒适性的保障。从一辆汽车的整个生命周期来看,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合理开发其需求,难道不是为修理厂打开了新的利润市场吗?”王尚谦如是所言。
 
为中国汽车售后市场创造价值
王尚谦表示,从大环境来看,国家交通运输部修改了《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其中明确规定了主机厂家与4S店不得以不在官方授权店保养为由,拒绝给车辆质保,独立售后需求呈大幅上升的态势。中国车龄开始从4.3年迈向5年,在这一阶段,汽车制动系统产品也迈入关键时期,维修、更换需求将日渐攀升。
 
从终端车主来看,中国的大部分车主没有清晰、完整的汽车保养意识,也就是缺乏安全养护方面的认知,汽车损坏了才去维修厂维修,这些“小白车主”依旧以被动修理为主。RBS制动安全养护项目让车主更清晰地了解车辆状况,开发合理的保养需求,保证车辆的安全行驶性能。
 
从维修厂来看,中国目前约有50万家汽车维修厂,然而能够盈利的却不超过25%,每家维修厂都在摇旗呐喊“转型升级”,专业的保养知识和操作流程正是应其所需,RBS制动安全养护项目可以让维修厂通过技术服务来带动业务的增长。
 
从维修技师来看,中国的维修技师修理素质参差不齐,教育水平差异较大,制动修理环节没有标准参考,由于维修操作流程不清晰,检测亦不规范,发生问题通常无法妥善解决。
 
由此可见,无论是大环境因素的影响,还是终端车主、维修厂、维修技师所面临的处境,都使得标准化、专业化的RBS制动安全养护项目显得如此重要。基于此,BPI集团向中国汽车售后市场推出培训项目,依托于雷贝斯托这一百年品牌,将丰富的实操经验带给修理厂,给予汽车维修行业最有效、全面的制动安全养护标准,并为中国汽车售后市场创造价值。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制动网/chebrake.com 责任编辑:jack)

推荐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打印本页】【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综合搜索

关 键 字:
(支持","或" "关键字进行检索)
搜索类型:
搜索范围:

 
 
   
   
 
联系电话:021-50325218
Copyright 2007 www.chebr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汽车制动网 版权所有|法律声明 沪ICP备130162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