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机器与人》:解答人工智能应用难题
作者: 未名 来源: 汽车制动网 日期: 2018年10月29日

企业唯有通过重构组织,才能发挥人工智能潜力
2018年10月29日讯。埃森哲(纽交所代码:ACN)今日发布了《机器与人:埃森哲论新人工智能》中文版(以下简称《机器与人》)。书中指出,人工智能的真正价值在于通过机器与人的协作,实现组织的重塑和转型,最终推动企业和行业革新。
 
《机器与人》对全球1,500家企业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研究,反驳了一个普遍的误解,即人工智能将在各个行业逐步取代人类员工。该书指出,尽管人工智能将推动某些职能的自动化,取代部分岗位,但其真正的力量在于增强人类能力。
 
该书还通过详实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介绍了企业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利用新规则来重新定义业务流程,引领创新,并由此大幅提高盈利能力。
 

\
《机器与人:埃森哲论新人工智能》一书中文版已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机器与人》一书的作者是埃森哲首席技术和创新官保罗·多尔蒂和埃森哲信息技术和商业研究董事总经理詹姆斯·威尔逊。多尔蒂表示:“埃森哲的研究表明,为了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潜力,企业领导者必须创造人类员工与机器协作的合力。换言之,人工智能并不是要生产‘机器超人’,而是利用技术赋予人类‘超能力’,用新技能和能力武装人类员工,助其更快地学习新技能,并取得更优异的表现。”
 
埃森哲大中华区主席朱伟说:“放眼全球,寻找新的增长点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共同面临的话题。人工智能的崛起为各个行业都带来了全新的生产要素。《机器与人》拥有大量真实的案例,展现了领先企业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重新思考业务和组织模式,创造条件促进人与机器的协作,形成新生产力。该书将为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带来新的启发。”
 
书中指出,人机协作能够进一步增强和重塑企业的业务流程,引领以自适应流程为标志的第三次企业转型浪潮(亨利·福特开创了标准化流程,引领了第一次企业转型浪潮;自动化流程带动第二次浪潮,并于20世纪90年代达到顶峰)。然而,在第三轮浪潮中,机器和人类的活动之间会产生一个“缺失的中间地带”。人类和机器需要在这一关键领域中密切协作,才能实现业务的跨越式增长。
 
在这个“中间地带”中,人类和智能机器协同工作,各施所长:人类负责开发、培训和管理各种人工智能应用程序;机器则能帮助人类大幅提升各项能力,例如实时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要想充分挖掘人工智能技术的潜力,企业必须填补“中间地带”的缺口,定义新的员工角色,构建全新的机器与人的协作方式,变革传统的管理理念乃至“工作”概念本身。
 
该书介绍,在人机协作中,人工智能将在以下三方面增强人类的能力:一、利用实时数据,为人类提供前所未有的数据驱动型洞察;二、运用自然语言处理等交互界面,推动人机互动;三、通过与传感器、发动机和机械部件等物理介质的结合,实现和人类员工一同工作。
 
同时,企业需要致力于培养三类全新的人类员工角色,弥补智能机器的缺陷:第一类是训练师,旨在教授人工智能系统如何运作,例如,帮助自然语言处理器和机器翻译减少错误,或者指导人工智能算法模仿人类行为;第二类是解释员,其任务是向非技术人员解释复杂算法的工作原理,弥合技术专家和企业管理者之间的差距;第三类角色是维系者,负责监督机器的表现,确保人工智能系统按计划运行,避免机器给人造成伤害,使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更为便捷。
 
\
 
《机器与人:埃森哲论新人工智能》一书中文版已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即日起,读者可登陆京东、当当和亚马逊购买本书。
 
关于埃森哲
埃森哲公司注册成立于爱尔兰,是一家全球领先的专业服务公司,为客户提供战略、咨询、数字、技术和运营服务及解决方案。我们立足商业与技术的前沿,业务涵盖40多个行业,以及企业日常运营部门的各个职能。凭借独特的业内经验与专业技能,以及翘楚全球的交付网络,我们帮助客户提升绩效,并为利益相关方持续创造价值。埃森哲是《财富》全球500强企业之一,目前拥有约45.9万名员工,服务于120多个国家的客户。我们致力驱动创新,从而改善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式。
 
埃森哲在大中华区开展业务逾30年,拥有一支约1.5万人的员工队伍,分布于多个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大连、成都、广州、深圳、香港和台北。作为可信赖的数字化转型卓越伙伴,我们将正在更创新地参与商业和技术生态圈的建设,帮助中国企业和政府把握数字化力量,通过制定战略、优化流程、集成系统、部署云计算等实现转型,提升全球竞争力,从而立足中国、赢在全球。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制动网/chebrake.com 责任编辑:sara)

推荐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打印本页】【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综合搜索

关 键 字:
(支持","或" "关键字进行检索)
搜索类型:
搜索范围:

 
 
   
   
 
联系电话:021-50325218
Copyright 2007 www.chebr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汽车制动网 版权所有|法律声明 沪ICP备130162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