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采埃孚集团表彰顶级供应商
作者: 未名 来源: 汽车制动网 日期: 2023年11月22日

◆所颁发的供应商奖共分七个类别
◆颁奖典礼是采埃孚全球供应商峰会的组成部分
◆颁奖重点关注可持续性
 
【德国腓德烈斯哈芬讯】日前,采埃孚集团对七家业绩卓越的全球供应商进行了表彰。“采埃孚供应商奖”的颁发是采埃孚集团全球供应商峰会的组成部分。该峰会今年主要关注于可持续性。在这个在线召开的峰会上,来自世界各地大约1000名与会者深入了解了采埃孚集团的企业战略、新技术、以及由此产生的与采购和物流相关的新要求和新挑战。
 

\
 
采埃孚集团董事斯蒂芬·冯·舒克曼(Stephan von Schuckmann)表示:“采埃孚集团物料管理部门拥有大约260亿欧元的采购体量、3000多名员工、以及36000家强大而创新的全球供应商网络,是采埃孚成功的关键因素。”采埃孚致力于在2040年之前实现气候中和的目标对整个价值链都有积极作用。可持续性和技术先进性密切相关。
 
他强调:“从供应商和物流,到我们的产品在车辆和技术系统中的使用,采埃孚始终如一地记录着排放量。”这是因为,供应链的间接排放量几乎占据了所有相关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四分之一。
 
供应链的可持续性
为了确保供应商在提供工作环境和遵守人权方面的透明度,采埃孚于2022年加入了负责任供应链倡议(RSCI),同时也加入了致力于采购低碳化原材料的企业协会——先行者联盟(First Mover Coalition)。 采埃孚已经与供应链的战略合作伙伴协同实现了重大里程碑。 例如,一家瑞典供应商每年为采埃孚集团供应25万吨通过氢气和绿色能源技术生产的环保钢材,相当于采埃孚目前钢铁需求的10%,每年可减少大约5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此外,采埃孚也在整体转换其电源供应方式。在2025年之前,采埃孚的所有能源需求将源自可持续能源,这比最初的计划提前了五年。 材料的回收利用也在采埃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中,再制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失效的产品可以通过工业加工恢复至焕新状态,此举节省了材料、能源和成本。采埃孚还专注于稀土,并且参与了多个跨企业计划,例如涉及电机磁体回收和再利用的欧盟SUSMAGPRO项目。
 
远大目标
采埃孚集团物料管理负责人达尼埃莱·庞塔罗(Daniele Pontarollo)强调:“可持续行动是整个社会的一项任务,关系到所有人。为了实现远大目标,我们必须在整个供应链上齐心协力。此次供应商奖获奖企业深刻地证明了采埃孚这一战略正步入正轨。”采埃孚今年共颁发了七项供应商奖。其中,可持续发展奖得主是来自意大利都灵的Val Giovanni公司。作为采埃孚商用车解决方案事业部的齿轮和轴产品战略供应商,Val Giovanni公司对于低碳化的坚定承诺给评委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该公司对可再生能源或环保电力系统的应用。该公司还致力于为患有自闭症和残疾的儿童和年轻人的康复和社会包容项目提供支持和资助。
 
采埃孚的全球物流服务提供商JAS则获得了数字化类别的供应商最佳表现奖。JAS目前在100多个国家设有办事处和官方代表处,是采埃孚最重要的海运代理商。 除其他方面,JAS凭借数字集装箱标准化订购流程获得了该奖项。此外,作为领先的金属冲压专家和精密冲压工具供应商之一,台湾Lemtech集团获得了卓越运营和功能类别的供应商最佳表现奖,体现出采埃孚对Lemtech集团广泛的技术专长、全球影响力和成本领先地位的认可。
 
创新奖项
采埃孚今年共颁发了四项创新奖。其中,车辆运动控制技术领域得主为美国模拟软件提供商Ansys的德国分公司,其产品有助于采埃孚电子和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事业部降低产品验证测试成本,实现高达40%的开发性能优化。电动出行类别的供应商创新奖授予了总部位于德国梅明根的资本货物和汽车行业电磁解决方案专家Magnet Schultz。对于评委会而言,Magnet Schultz向采埃孚供应的驻车锁止阀传感器单元解决方案安全、经济、高效,具有标杆性。
 
来自中国深圳的领先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开发商佑驾创新(Minieye)荣获了综合安全类别的供应商创新奖。该公司的摄像头和雷达辅助系统提高了商用车的安全性。自动驾驶类别的供应商创新奖则颁给了总部位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公司Hexagon,其软件凭借基于卫星的技术获得该奖,其技术可提高配备了驾驶辅助系统的车辆的车道定位精度。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制动网/chebrake.com 责任编辑:Jack)

推荐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打印本页】【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综合搜索

关 键 字:
(支持","或" "关键字进行检索)
搜索类型:
搜索范围:

 
 
   
   
 
联系电话:021-50325218
Copyright 2007 www.chebr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汽车制动网 版权所有|法律声明 沪ICP备130162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