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关产业 > 正文
青特集团:用自主创新提升国际化
作者: 杨琳 来源: 中国汽车报 日期: 2007年01月15日

    在2006年12月29日举办的“中国汽车自主创新大典”颁将典礼上,记者见到青特集团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袁明先。从他嘴里,记者听到一个新鲜词儿———国际化含量。

    据袁明先介绍,青特集团的“十一五”发展战略是:坚持自主创新,高质量,低成本,国际化。其中“国际化”是重头戏,也是最艰巨的一个目标。

    如何实现国际化目标?

    早在2000年,青特集团就提出“进入国际市场”的发展思路。5年过去了,青特集团专用车和车桥等零部件的出口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从2000年的不到5%上升到目前的30%。

    如何看待这个30%?青特人在冷静分析后认为,尽管出口额不小,但这些出口仍然停留在“获取零散的、不定期、不定量订单”的低层次上。在集团决策层看来,这显然不是青特所要追求的进入国际市场的目标。于是在2005年制定企业“十一五”规划时,青特集团明确把“国际化”纳入未来发展战略,提出要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提高国际化含量。

    提高国际化含量,首先要改变低层次出口的格局,建立长期稳定的出口贸易体系。2006年,青特集团开始尝试以“阵地战”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他们在目标市场设立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出口渠道。目前在美国已经设立了办事处,在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地区也要建立办事处。

    其次,在投资方面,青特集团开始控制16个全资子公司的投入方式,积极与国内外知名公司进行合资、合作,提高公司所拥有的具有世界水平的产品数量和比重。在国内,争取与重卡企业建立各种合作伙伴关系,进行技术、资金方面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利益共享。目前,青特集团已经与北汽福田合作成立了北京众力福田车桥有限公司。

    同时,青特集团还高密度外派技术人员和市场人员“走出去”。最近一两年,汉诺威、底特律、迪拜、拉斯维加斯等世界各地的车展上,都可以看到青特集团参观、参展的人员,既开阔眼界、获取信息,又宣传了企业,提高了青特在国际市场和世界专用车行业的知名度。

    2006年,青特的国际化目标得到了充分落实。青特众力车桥有限公司和青岛约克运输设备有限公司作为青特集团的骨干企业,驱动桥和支撑桥产品已经批量出口到全球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已达到全部销量的30%。专用车方面,青特集团也在力争使世界著名专用车企业加入到企业阵营里来。2006年9月,青特集团被国家商务部、发改委确定为“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

    袁明先说:“要提高国际化含量,关键是要建立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支撑体系。”

    “十一五”期间,青特集团将投入5000万元到1亿元,建立两个研究院———车桥研究院和专用汽车研究院,投入我国自主创新主流。

    在人才培养方面,以前都是“自己培养、自我成长、自我成才”,“十一五”以后,青特的人才要高质量、国际化,“土洋结合”,引进高端专业人才和职业经理人。从2006年开始,青特已经引进了多位专家型人才进入研发体系,用专家带动后备人才,持续稳步发展。

    品牌建设也是提高国际化含量的重要内容之一。2006年是青特集团品牌建设的丰收年,青特荣获“中国驰名商标”;被评为“中国汽车零部件十佳企业”。这次在“中国汽车自主创新大典”颁奖典礼上,驱动桥流水线和压缩式垃圾车又获得两项创新奖。

    青特的驱动桥生产线受到国内外主机厂的称赞。这条线的所有关键点都是世界先进设备。“设备、生产线都是世界一流的,产品没有理由不进入国际市场。”袁明先说。在设备投入的同时,青特集团还与主机厂联合开发和创新,用零部件的高质量提高整车性能。

    “十一五”期间,青特集团的出口目标是占到全部销售额的50%,通过不断提高国际化含量,最终实现国际化的战略目标。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制动网/chebrake.com 责任编辑:elizabeth)

推荐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打印本页】【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联系电话:021-50325218
Copyright 2007 www.chebr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汽车制动网 版权所有|法律声明 沪ICP备130162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