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关产业 > 正文
2007年前三季度轻型客车市场分析及预测
作者: 雨轩 来源: 汽车与配件杂志 日期: 2007年第44期

我国轻客出口规模化趋势在2007年开始显现,出口实现大幅增长,出口数量和金额同比均有较大提高。

纵观2007年轻客发展形势,沉寂许久的轻客市场需求又显旺盛。截至9月底,与上年同期比,车长≤6m及6m<车长≤7m两大系列销量均保持快速增长,分别销售11.987辆和0.767辆,同比分别增长20.55%和14.37%。

受到国家高速公路网规模逐渐扩大、国省干线公路技术等级逐步提高、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农用轻客需求加大、各项政策法规更加完善等因素影响,带动了轻客市场行情一路看涨,而且,轻客对客车行业增长的贡献度由去年同期的59.05%增加到今年前三季度的64.49%。如表1。

\

2007年前三季度轻客市场平稳增长

按照销量排序,金杯汽车依然排第一,虽然受俄罗斯政策变化的影响,上半年借“中俄文化年”拿到的俄罗斯大单进展缓慢,但这不影响其国内市场的老大位置。市场占有率37%;江西江铃总成绩依然不俗,1997年江铃与福特联手推出全顺时,是将其作为一款旅行车作为卖点的,而不是传统的以城市物流、城乡客运为主要用途的纯轻客。在国内纯轻客异军突起时,全顺采用降价、改变配置、转变用途等方式保持了市场份额,目前市场份额15%。

国内轻型客车总销量达到12.77辆,比去年同期累计增长20.54%。但是,在行业放量增长的背后,各家企业却是苦乐不均。

按照企业增长速度排列,中顺汽车依然雄居榜首,其旗下中顺世纪轻客以较高的性价比获得消费者认可,共计销售13507辆,继续稳居纯轻客销量第2位,销量同比增长率高达100%;东南汽车引入乘用车后顾此失彼,为了轿车的市场前景而耗费了大量精力,在商用车市场上渐失往日光辉,轻客份额陆续被竞争对手蚕食。2007年年初成功拿到出口伊朗8000辆轻客大单,成为其救市猛药,同比累计增长85.14%,排在第二位;南京依维柯旗下主力产品近期价格跌破107元,低价策略促使其增长明显,共销售13356辆,增长速度24.05%,排在第三位;江铃全顺目前在国内的销量已经超越其竞争对手依维柯,共计销售18781辆,增长9.65%,排第四位;金杯销量依然排在第一位,销售47048辆,但增速已明显放缓,同比增长仅6.0%,位列第五;北汽福田的商用车成就有目共睹,但在轻客方面增长乏力,累计销售10610辆,同比增长5.57%,排在第六;如今的厦门金旅在轻客市场已经没有往日的风采,随着同类产品增多,海狮类价格机制不灵活,整体性价比已经不适应中国国情,市场份额下滑明显,仅销售3421辆,同比增长-32.8%,出现负增长也在情理之中,基本退出主流轻客市场。

由表2、表3、表4中不难发现,国内轻客柴油化趋势还在继续。在轻客领域,汽油发动机历来是主流,柴油机则鲜有生产,但连年上涨的油价,成为轻客市场柴油机型的孵化器和催化剂。

2007年前三季度,汽油轻客累计增长24.39%,柴油轻客累计增长14.32%,从所占比重来看,柴油轻客已经从去年同期的41.45%,增长到今年的43.57%。

国内燃油价格一路上涨,越来越多的柴油车型成为各厂商关注的焦点和竞争的重点,与汽油车相比,柴油机要节省25%~30%。因此,在欧系轻客占主导地位的柴油轻客市场上,日系轻客渐失昔日风光。

以华晨金杯、厦门金旅、东南汽车等企业为代表的日系车近年来在欧系车和自主研发车的双重挤压下,增长乏力,特别是厦门金旅已经连续数月出现业绩下滑,东南汽车轻客方面也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进入发展低谷。日系车进入我国较早,到目前已经有15年左右,技术老化、无新车跟进、价格不菲等原因,使起难再续往日辉煌,尽管金杯的销量还是国内第一,但是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

出口成为轻客发展新趋势

我国轻客出口规模化趋势在2007年开始显现,出口实现大幅增长,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同比均有较高提升。华晨金杯在“莫斯科中国国家展”签订87辆出口协议,这是中国轻客出口标志性事件;东南得利卡同伊朗签订8000辆订单,在今年初的首航仪式上,伊朗方面追加500辆的订单;中顺汽车2007年向中东、东南亚、非洲出口柴油轻客、救护车1400辆,近期又与南非签订500辆右舵高顶加长车,样车目前已通过国家实验室评审。2006年底厦门金旅获得了南非2000辆轻客订单,2007年每月交付200辆。

2007年前三季度政策法规对轻客市场影响

《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

从2008年2月1日起,我国轻型商用车将开始执行《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该标准是强制性国家标准,已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7月19日批准发布。标准以“最大设计总质量+发动机排量”作为车辆油耗限值标准的评价体系,按照车辆用途和燃料的不同,对汽油客车、柴油客车分别设定限值要求。目前很多不能满足国Ⅲ排放标准的轻客,就必须进行升级换代,进而增加巨大的研发成本。尤其是不能达标的柴油车型,正在面临着被强行退市的风险。

该标准目前对轻客影响有限,因为我国主流轻客大部分是2.0L左右排量,而百公里油耗一半控制在10L以内,因此,基本满足了该项强制要求。

新《客车结构安全要求》

该标准在2007年发布,2008年2月1日实施。新的《客车结构安全要求》中加入了《客车上部结构强度的规定》的相关要求,对客车翻滚时,顶盖的强度、刚度以及保证乘车人生存空间的车身结构等进行研究,要求采用强度高,抗变形且质量小的新材料,以提高整车的抗碰撞能力。

我国客车生产企业对实施新标准有3项工作要做:一是改进和完善产品中已经包含但不符合新标准的结构;二是研制和开发新标准所增加的新功能;三是需要增做一些试验。很多企业在制定企业标准中已经考虑采纳新版本的内容,并根据新要求进行现有产品的改进、完善和新功能的研发工作。目前我国大部分客车生产企业已着手修订各自的企业标准。

该法规对轻客企业的影响主要是将来的产品,对目前的销售没有影响。

《柴油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这个技术政策是对1999年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有关柴油车部分的修订、细化和补充。在柴油车排控方面,到2008年力争达到相当于欧洲第三阶段排放法规控制水平,2010年后争取与国际排放控制水平接轨。主要是对业内的柴油轻客企业发展作了一些限制,由于1999年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柴油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提出,鼓励提前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柴油车和车用柴油发动机产品的生产和使用,但没有对柴油车进行排放限制,所以今年作出补充。

该法规对今年的柴油轻客车销售有一定影响。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IV阶段)》

该标准原定于2007年7月1日,在全国范围实施轻型汽车的国Ⅲ排放标准,到2010年将在全国范围实施国Ⅳ排放标准。该标准早期被炒得沸沸扬扬,各厂家也做足了一切应对措施,但由于我国油品普遍达不到此标准要求,所以实施时间推迟到2008年,因此给企业留出了一定的缓冲期。但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已经先行试点,所以在该地区销售的车型都作了相应的技术改进。

从目前来看该标准对轻客销售影响主要在北京、上海地区。

\

2007年轻客市场预测

2007年轻客市场容量将会有大幅度的上升,大概在17万辆左右,保持20%的增长率,价格基本趋于稳定,市场格局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但新老交替的步伐还将加剧。

华晨金杯:对换代产品阁瑞斯寄予厚望,该车广告投放频率较高,但今年总体市场起伏不大,没有明显的起色。将近4季度,金杯推出海狮2008款应市,新车进行了多项改革,显然对今年的最后市场势在必得。全年增长率估计在8%左右,全年销量6万辆。

中顺汽车:由于中顺汽车价格体系灵活,性价比较高,在二、三级市场以及专用轻客市场有较好的口碑,因此简单预计2007年增长率将维持在100%左右,年销量突破27辆。

江西江铃:走的是高端路线,但其高端市场一直竞争不过依维柯都灵V,近日推出高档商用车型——新世代福特全顺,以迎战依维柯都灵V,该车对江铃增长平缓的销售形势起到拉动作用。全年增长率大概8%左右,年销量预计2.4万辆左右。

南汽依维柯:由于是最早的欧系车,依维柯在中国市场的口碑较好,但其不菲的价格成为其大踏步发展的绊脚石, 另外,南汽与上汽的合资合作谈判历时较长,企业归属不明朗,人心多少有些慌动,好在获得了意大利菲亚特集团依维柯公司的增资,为其扩大市场奠定了资金基础。估计全年增长率在20%左右,年销量1.7万辆左右。

北汽福田:以国内柴油轻客领头羊自居的福田,走低端路线,避开了与依维柯的正面较量,近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由于每月只有数百辆的柴油车销量,难以撑起市场,在汽油车方面又缺少必要的竞争力,使其增长乏力,全年增长率预计在5%以下,全年销量1.3万辆左右。

东南汽车:早期中国轻客市场的常青树,但在车型改进、资金投入等方面明显缺乏,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渐渐不支。2007年下调得利卡等产品价格,改进现有轻客车型,推出新产品,提升现有产品配置,同时谋求出口突破,特别是出口伊朗的8500辆轻客成为其今年市场突破口。全年增长率将和中顺汽车不相上下,预计在100%左右,全年销量达到1.5万辆。

厦门金旅:众所周知,轻客产品盈利水平较低,在厦门金旅拥有中高档豪华客车、各类客车底盘等生产资格的条件下,企业重心显然放在了除轻客以外的其他产品上,再加之其海狮轻客价格较高,不具备竞争力,逐渐处于下风。预计今年将下滑40%以上,全年销量大约0.45万辆。

总之,2007年的轻客市场将注定不平淡,随着轻客市场越分越细、轻客销售热点由珠三角转往长三角、城市物流发展的迅速增长、城乡结合部及农村地区需求增加等等因素影。向,我国轻客市场发展将迎来又一个发展高峰。

\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制动网/chebrake.com 责任编辑:elizabeth)

推荐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打印本页】【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联系电话:021-50325218
Copyright 2007 www.chebr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汽车制动网 版权所有|法律声明 沪ICP备130162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