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关产业 > 正文
重庆大江公司力争打造百亿企业
作者: 邵帅 来源: 中国汽车报 日期: 2008年09月22日

近日,重庆大江工业集团公司召开重点供应商2008年战略合作研讨会,该公司总经理杨川在大会上介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今年上半年,大江工业集团公司(简称大江公司)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4.5%。  

快速发展的大江公司,原来只是由9家三线企业组建的企业。大江公司原党委书记王培健回忆道:“上世纪80年代以来,根据形势变化,党中央决定对三线企业进行调整改造。全国最大的三线并迁企业107项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在特定历史时期建立的三线企业,在新形势下暴露出很多问题。他说:“这9家企业是按照‘小、专、新、协’的原则,靠山、近水、分散、隐蔽在一些夹皮沟里。厂址进山太远、进洞太深,布局过于分散,存在滑坡、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隐患。交通运输不便、生产协调配套困难、生产成本高、信息缺失、投资环境差、职工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1984年,原重庆双溪机械厂、四川庆岩机械厂、四川红泉仪表厂、重庆渝州齿轮厂、重庆庆江机器厂、重庆平山机械厂、四川红山机械厂、重庆铸钢厂、重庆青江机械厂分别纳入国家“七五”、“八五”三线调整计划,107项目由此拉开帷幕。大江公司总经理杨川告诉记者:“107项目的完成为大江公司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1999年年底,107厂完成对这9家企业的搬迁与兼并,实现了资产重组。通过债转股、优化资源,107厂的负债率从95%降至51%,免去了破产企业沉重的债务,其中6家濒临破产的企业焕发生机。”  

2001年11月28日,对107厂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大江公司和大江信达车辆股份公司同时举行挂牌仪式,标志着107厂进入由求生存向求发展转变的新阶段。杨川说:“当时,我们遇到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根据自身资源状况,考虑到企业文化、运营模式、技术能力、资源需求和市场前景等因素,大江公司把核心主导产业确定为重车桥、液压支架、专用汽车,实施以产品为龙头,以专业化生产为特点的发展战略,走规模化、专业化、集团化之路。”  

大江公司在改革中获得发展,效益逐年提高。2007年,该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587亿元,员工人均收入由2000年的7664元增长到2007年的2万元以上。  

如今,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竞争出现国际化趋势,大江面临新的挑战。杨川告诉记者:“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我们要围绕‘好’字做文章,探索出一条军民结合的创新型企业发展之路。领导班子在认真贯彻兵装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结合大江公司实际,明确发展思路,坚持做好六个转变:从成本优势向技术优势转变,从单个、局部竞争向体系竞争转变,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转变,从以前的劳动密集型向智力支持型转变,从管理粗放型向管理精益型转变,从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发展转变。”  

为了实现上述转变,大江公司制定出“1336”发展计划。“1”是实现一个目标,即到2009年实现年销售收入40亿元,并初步构建军民结合、具有一定核心竞争力的新型企业集团。第一个“3”是集中精力打造三大产品平台,即重车桥、专用车和液压支架,发展铸锻和冲压产品。第二个“3”指着力提升三种能力,即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6”是实施6项工程,即成本工程、质量工程、营销工程、新品工程、体系工程和文化工程。  

雄心勃勃的大江公司还有更远大的目标。“我们计划到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工业增加值50亿元、利润6.5亿元。”杨川说。 

成为“百亿企业”绝非易事。大江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杨川告诉记者:“第一,我们要逐步提高主导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用3~5年时间,构建国家级技术中心,培育自身的技术研发优势,逐步形成专用车桥、重车桥、液压支架等主导产品生产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的研发生产体系。第二,精心培育主导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我们已经拥有包括大江迈克牌系列车桥在内的一些名牌产品。我们将以公司车研所为主体,通过技术合作、产学研联合开发、与国外相关机构合作等方式,建立产品技术研发平台,大力推进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第三,构建大江公司体系竞争能力。我们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员工技能培训,提高员工队伍素质;二是加强人才引进,提升高素质人才比例;三是优化人员结构,有效解决人员结构性矛盾,预计到2010年,员工总数控制在5000人以内,其中技能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其他人员的结构比例为6:2:1:1。”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制动网/chebrake.com 责任编辑:elizabeth)

推荐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打印本页】【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联系电话:021-50325218
Copyright 2007 www.chebr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汽车制动网 版权所有|法律声明 沪ICP备130162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