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关产业 > 正文
潍柴与创新结下不解之缘
作者: 冯锡慧 来源: 中国汽车报 日期: 2008年10月20日

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原名潍坊柴油机厂,2006年8月改制为控股集团公司,现有员工3万余人,资产总额达240亿元。其中,潍柴(潍坊)本部的柴油机年产能力为8000万千瓦,10升以上大功率柴油机产销量居世界第一位。

潍柴控股公司旗下拥有两家上市公司及三只股票:潍柴动力H股、潍柴动力A股、山东巨力A股。2007年4月30日,潍柴动力通过换股吸收合并湘火炬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通过换股吸收合并方式由H股回归A股的蓝筹股,开创资本市场上的“潍柴模式”。通过吸收合并湘火炬,潍柴控股公司拥有潍柴发动机、法士特变速器、汉德重卡车桥等高成长性、高盈利能力的动力总成业务,以及火花塞、空调等汽车零部件业务。

潍柴WD615、WD12发动机已成为我国重型汽车、工程机械、大型客车的主力配套动力。在8吨以上重型汽车和5吨装载机配套市场上,这两款产品的占有率分别达到36%和82%以上。潍柴控股旗下的重型车桥在8吨以上重型汽车市场上的占有率达到95%,重型变速器在重型汽车市场占有率达到92%。其中,国Ⅲ、国Ⅳ“蓝擎”系列发动机各项性能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WD12是12升大功率柴油机,改变了我国大功率商用车发动机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飞跃。

近几年来,潍柴控股公司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创新,努力推进和谐发展,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突出成绩。从2001年到2007年,潍柴控股公司的各项经济指标连年实现翻番增长,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出口创汇等指标分别从16.3亿元、9050万元、1992万元、4012万美元增长到428亿元、48亿元、34.5亿元、5.5亿美元,分别增长25倍、52倍、172倍和12.8倍。2004年到2007年,企业各项经济指标连续位居行业第一位。在2007年中国企业500强中,潍柴控股公司排名第161位,位列中国制造业500强第79位,在“2007年动力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业”排名中列第一位。潍柴控股公司成为中国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汽车零部件集团,成为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标兵。

潍柴控股公司的成功经验归结为一条,就是创新。

推进“三三制”改革

潍柴是一家有着60多年发展历史的国有企业,同其他国有企业一样,存在机制落后、经营效率低下的弊端。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企业确立了“三三制”的总体改制思路,进行改革。

“三三制”改革,就是将拥有企业1/3资产及产能的高速发动机业务纳入股份公司,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与国际运营接轨,将其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通用动力制造商。1/3的原潍柴厂中速机业务留在存续部分,以开拓船用柴油机、发电设备市场为主,实现中速机产品板块的健康、稳定发展,成为国内船舶动力和发电设备生产基地,寻找时机实现上市。另外1/3从事零部件生产的专业厂,按照集约生产、规模化发展的要求,全部实施整体分离改制,推向市场,以产品为纽带和潍柴实施市场化合作,同时将一些承担社会职能的单位如学校、医院等移交社会。

“三三制”改革,使潍柴迸发了生机和活力,企业得以轻装上阵,不仅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并且开创了核心资产、存续资产和改制企业多方共赢发展的局面。

企业主业进一步精干,发展后劲猛增,提升了潍柴的核心竞争力。2004年3月,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H股在香港上市交易,融资1.7亿美元。通过上市,潍柴的品牌形象、社会形象、金融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打通了产品国际化、资本国际化、管理国际化的道路。

在此基础上,潍柴成功完成13个辅业单位改制,引进外资5000多万元,累计新增就业岗位6000多个,盘活国有资产2.5亿元。所有改制企业自我加压,转换机制,走上了依托潍柴、面向市场、健康发展的道路。2007年,潍柴重组山东巨力,将潍柴优良的经营性资产(中速船用、发电柴油机等)置入山东巨力。通过资产重组,山东巨力主营业务变为中速柴油机的制造和销售业务,使该公司具备了持续经营能力和较强的盈利能力。

坚持技术创新

多年来,潍柴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了技术自主创新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引入市场机制,实行技术职称评聘分开和项目负责制;对科技人员实行薪酬体系改革,专门设立了岗位创新工资单元,加大了对创新工作的激励;重奖科技创新成果,加大对有突出贡献创新人才的奖励力度。近几年,企业每年拨款300多万元,“十五”期间累计拨款近2000万元,用于科技创新成果奖励。每年拨款150万元,设立人才培训专项基金,用以资助人才学习深造。给予企业人才特殊岗位补贴和职务补贴。这一系列激励措施,激发了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

潍柴高度重视研发投入,特别注重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随着销售额的增长,潍柴的科研投入逐年递增,2006年技术创新投入达6.8亿多元,2007年预计突破8亿元,经过多年努力,潍柴建立了国家级技术中心和产品试验室,实现了产品设计和试验的信息化、自动化。在奥地利、芝加哥建立了研发分中心,使企业的技术开发工作走向了世界内燃机技术的前沿,为打造企业核心技术、从战略上赢得竞争优势奠定了基础。2005年在国内率先推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满足国Ⅲ排放标准的“蓝擎”柴油机。坚持技术改造不停步,从2000年至今,企业累计用于技术改造的资金已超过30亿元。兴建了国内装备一流的潍柴动力工业园,使绿色环保柴油机年产能力提高到30万台。2007年建成投产的铸造工业园,具有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铸件成品率达到98.5%,减排技术、劳动生产率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实施资本运营创新

2005年8月,潍柴动力以10.2338亿元成功收购湘火炬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其最大股东。2007年4月30日,潍柴动力创造性地实施H股到A股吸收合并,回归A股市场,构建起汽车产业链。

这次吸收合并是H股和A股两个不同法律环境下的并购,开创了两地上市公司合并的先河,被业内称为资本市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范例,是中国资本市场全流通背景下具有创新价值的第一并购案,也为H股回归A股市场创造了新的模式。

吸收合并湘火炬,使潍柴达到了多赢的战略效果。首先是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湘火炬,创造性地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做到大小股东多赢。其次,通过潍柴动力回归A股,让国内投资者分享潍柴动力高速发展的成果。再次,实现产业快速扩张,构筑起潍柴动力发动机、法士特变速器、汉德车桥、陕西重卡等汽车产业链。

2007年4月30日,潍柴动力A股正式在深交所挂牌上市。首日开盘价为70元/股,最高71元,较发行价上涨241.9%。潍柴动力的市值从并购湘火炬之初的60亿元,最高一度攀升到575亿元,增幅近9倍。潍柴控股集团改制上市前国有资产净值为5300万元,当前已经升至19.1亿元。

全面推进管理创新

潍柴近几年快速发展,不仅体现在数字的简单增长上,更体现在持之以恒的管理创新方面。在管理创新上,企业重点抓了四项工作。

一是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较好实施成本控制。全面预算管理是支撑企业实现战略发展目标的管理平台,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少投入、多产出的管理工具,是促进节能降耗、控制成本费用的有效手段。潍柴过去实行的是“先花钱后算账”的粗放经营模式,从2005年起导入全面预算管理,按照精益预算的要求,企业从建立预算组织保证体系、优化预算制度支持体系、完善综合绩效考核体系、设计预算分析改进体系四个方面,构建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形成了以成本控制为中心,以发展战略为导向,以绩效考评为保证,以专项管理为辅佐的四位一体、独具特色的推进方式,确保了企业每笔花出去的钱事前都有预算,并有效降低了成本。通过两年的实践,员工观念切实发生转变,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得到改善,管理决策更加科学,成本费用大幅降低,2006年企业降低成本2.7亿元,2007年降低成本3亿元,2008年预计降低成本3.3亿元。

二是全面引入精益六西格玛管理,运行质量实现精益化。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是一种能够严格、集中和高效地改善企业流程管理质量的实施原则和技术,是为了寻求增加企业收益的经营战略途径。潍柴从2006年起开始引入精益六西格玛管理,2007年2月正式启动。从启动至今,按照董事长谭旭光提出的“战略上重视、实践中创新、打造统一的语言平台、纳入考核主体”的四项要求,六西格玛管理已成功开展三期,累计实施159个项目,2007年实现收益4000多万元。今年项目预期收益8200万元。同时,随着六西格玛管理在企业深入开展,精益理念已成为潍柴每一名员工的潜在意识,六西格玛管理正成为具有潍柴特色的企业文化。

三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企业发展。从2004年至今,企业大力推行信息化项目建设,以此带动企业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几年来,潍柴集团累计投资1.5亿元,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信息系统,为企业研发水平、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搭建了信息化平台。在产品设计信息化应用方面,企业在已有CAM、CAE、PRO/E的基础上先后实施了PDM和CAPP系统,有效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加快了产品制造速度。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应用方面,企业在原有单一系统的基础上开始实施ERP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ERP的实施,使企业从各个方面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建立了标准、规范、统一、高效的信息管理平台,构建起了全新的业务运行管理机制。OA系统的建立,实现了公文流转的自动化和文档管理的自动化,基本实现了企业日常行政办公的无纸化,搭建了企业集团的一个协同办公平台,大大提升了日常办公效率。

四是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目标设置实现精益化。2007年,潍柴成功通过中国质量管理协会专家组的现场审核,以总分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荣获“全国质量奖”。荣耀的背后,是企业从2005年开始,潍柴积极推进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并由此演绎出具有潍柴特色的标杆管理。

潍柴集团已经确立了未来5年的战略规划:实现年销售收入1000亿元,进军世界500强,成为全球领先的以动力总成为核心的运输及工程设备供应商。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制动网/chebrake.com 责任编辑:elizabeth)

推荐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打印本页】【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联系电话:021-50325218
Copyright 2007 www.chebr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汽车制动网 版权所有|法律声明 沪ICP备130162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