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关产业 > 正文
访上汽规划与对外合作部技术经理姚洪华
作者: 严 瑶 来源: 上海汽车报 日期:

在“寒冬”中企业的努力方向是什么?在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时,调整产业结构,倡导自主创新,从而具备持久的“抵抗力”无疑是企业发展的一条出路。近来,汽车企业积极申报并入选高新技术企业,事实上正是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企业进一步“茁壮”自身的表现。

高新技术是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今后都可以享受15%的优惠税率。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入选高新技术企业对企业有着直接利好。不过企业要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得到这样的优惠税率也不容易,需要迈过较高的门槛。

按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企业除了要在近三年对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外,还要在高学历科技人员比例,高新技术产品收入比例,科技成果转化数量及企业的研发费用总额占比等方面都要达到一定的“硬性”指标。为此,记者走访了上海市科委高新技术企业评审专家组先进制造业评审小组组长、上汽集团规划与对外合作部技术经理、高级工程师姚洪华。

记者:2008年上汽集团有多少家企业入选高新技术企业,这给企业带来了怎样的经济效益?

姚洪华:上汽集团共有31家企业已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比2007年只有10家高新技术企业翻了一番。上汽集团在开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使企业享受政府科技优惠鼓励政策,实现“名利双收”的同时,也带动了企业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

2008年集团企业专利申请160项,比2007年增长33%;其中发明专利38项,比2007年增长36%。2008年,上海小糸车灯的智能化照明调光系统(AFS)关键技术、延锋伟世通的汽车仪表板搪塑自动化生产线开发、皮尔博格的KV6缸体自主开发,获得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小糸车灯的HHLA调光马达、延锋伟世通的别克君越仪表板/副仪表板总成,被认定为2008年上海市首批专利新产品。上海赛科利汽车模具公司的研发能力与日俱增,汽车车身零件级进模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开发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被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列为2008年上海市重大消化吸收引进与再创新项目,公司2008年被上海市评定为市级技术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记者:今年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需要注意几个方面?政策上与以往有何不同?

姚洪华:去年国家公布了最新的《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评定标准做了较大范围的修改。我认为,本次评定标准体现在三个突出:一是突出企业的高新技术领域,二是突出企业的自主创新,三是突出企业的研发投入。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同时提出“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就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配合落实新颁布的《企业所得税法》有关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大力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升级发展而颁布的。体现企业自主创新的成效是企业是否拥有核心的自主知识产权,《认定办法》明确,如果企业没有核心的知识产权将不能评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从而不能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实行一票否决制。

记者:近年来企业对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视程度如何?没有申报成功的企业又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

姚洪华:由于企业所得税从法定税率的25%优惠到15%,因此,企业对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非常重视,满足条件的积极申报,与认定标准有差距的,正努力在追赶。这极大地推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从本次参加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评审的情况看,没有申报成功的企业,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近三年没有授权的自主知识产权,如果企业没有核心的知识产权将不能评为高新技术企业。有些申报企业有授权的专利,但往往是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居多,缺少发明专利,导致该项分值不高。还有些企业有专利,但都是2008年授权的专利,2008年之前的三年(2005-2007年)没有授权的专利,按照《认定办法》规定,专家评分时该项分值为零。2、近三年研发经费投入不够,《认定办法》明确规定,企业的研发投入比例按销售收入分为3%、4%及6%的要求,企业必须满足该项要求,专家在评审时,依据第三方审计报告为准。3、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差,按照《认定办法》规定,企业在近三年的科技成果转化数达到年平均4项以上,且有相关的自主知识产权,而一些企业近三年的科技成果转化数只有1-2项,使得得分很低。4、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水平薄弱,直接导致该项分值不高。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制动网/chebrake.com 责任编辑:elizabeth)

推荐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打印本页】【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联系电话:021-50325218
Copyright 2007 www.chebr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汽车制动网 版权所有|法律声明 沪ICP备130162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