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关产业 > 正文
2月中国汽车销量再超美国
作者: 王灿彬 来源: 大洋网-广州日报 日期: 2009年03月16日

承接1月的销售增长势头,2月国内乘用车销售形势进一步好转。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月汽车生产80.79万辆,环比增长22.96%,同比增长23.08%;销售82.76万辆,环比增长12.43%,同比增长24.72%。

而在2月,美国汽车销量为68.9万辆,同比下滑41.3%,为近六个月以来的最大降幅。这意味着中国再次超越美国,成为当月全球销量第一。

乘用车的抢眼成绩主要得益于交叉型乘用车(微面)在政策预期推动下的发力。

多重利好因素促成“红2月”

统计数据显示,2月乘用车生产59.13万辆,环比增长12.66%,同比增长25.40%;销售60.73万辆,环比下降0.54%,同比增长24.23%。其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销售42.71万辆,环比下降2.75%,同比增长19.59%;多功能乘用车(MPV)销售1.47万辆,环比增长22.99%,同比下降5.19%;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销售3.16万辆,环比增长4.71%,同比增长11.72%;交叉型乘用车销售13.39万辆,环比增长3.57%,同比增长52.24%。

在2月狭义乘用车(轿车、MPV和SUV)厂商组的排名中,两个大众和上海通用仍然位居前三,其中上海大众的销量达到42899辆,比第二名的一汽大众领先近5000辆,上海通用的销量也在3.5万辆左右,北京现代以3.2万辆的成绩排名第四,其中悦动+伊兰特组合表现最为抢眼,以24664辆的成绩占据北京现代总销量的八成,两款车型均进入当月畅销轿车的前10名;东风日产、比亚迪、奇瑞和吉利紧随四强之后,三大本土品牌表现出色,已经将一汽丰田和广州本田的销量挤到身后。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助理秘书长朱一平分析,2月能延续1月份汽车销量增长态势,主要因素还是国家对汽车行业采取政策救市的作用,次要因素是上年春节在2月而今年在1月,以及今年没有发生上年2月发生的冰雪灾害等。

据了解,2月汽车销售环比和同比均表现较快增长,高于2008年平均月销售量4.58万辆,结束了自2008年7月以来月产销连续低于80万辆的低位徘徊局面。“虽然2月产销好于1月,但1~2月累计情况是商用车整体产销不仅低于行业水平,而且还有较大幅度的负增长。总体看,汽车市场并没有全面复苏。”朱一平说。

值得一提的是,2月份全国汽车产销率达到102.43%,继续保持较高的产销率水平,行业库存创两年以来的新低。

新政拉动1.6L及以下车型销量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显示,轿车销量排名前十位门槛已经调低到1万辆了,其中本土品牌有四个上榜,分别是F3、QQ、夏利和自由舰。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助理秘书长朱一平分析,本土品牌轿车产品主要集中在1.6升及以下排量品种上,销量增长受惠于政策利好因素,但该领域企业多、品牌多,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前景不容乐观。

统计还显示,前十名的车型基本上为1.6L以下车型,卡罗拉、凯越和悦动也是以1.6L为主打车型。去年在10强榜单中常见的雅阁和凯美瑞已经不在榜上,显示汽车振兴规划对市场的引导作用。

统计还显示,2月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13.17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31%,市场占有率比1月提高了1个多百分点。其中排名前五位的自主品牌依次为:F3、QQ、夏利、自由舰和骏捷,上述五个品牌共销售5.69万辆,占自主品牌轿车销售总量的43%,新政的引导作用正在显现。

预期三月车市持续复苏

乘联会秘书长饶达认为,三月份车市有利因素很多:首先,三月份比去年同期多一个工作日,这就可以多销2万多辆车。第二,汽车下乡政策从3月1日开始实施,微型客车和轻型卡车市场同比正增长是肯定的了。第三,1.6升及以下的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政策所形成的销售高峰还没过去。第四,一些合资企业去年对市场形势悲观,年初的订货少,影响了销售,紧急追加的CKD订货在本月将到货,可使热销产品的短缺情况得以解决。最后,三月份是一季度末,一些经销商会多进一些车,以便能拿到较高的奖金。

“但是整个汽车市场的销量同比可能仅是基本持平,因为商用车市场不好。今年1000万辆的产销目标难度仍较大。”饶达说。

2月十大畅销轿车

车型 销量(辆)
卡罗拉 15122
凯越 14586
比亚迪F3 14242
悦动 13887
奇瑞QQ 12754
捷达 12586
夏利 11967
桑塔纳 11901
伊兰特 10777
自由舰 9694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制动网/chebrake.com 责任编辑:elizabeth)

推荐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打印本页】【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联系电话:021-50325218
Copyright 2007 www.chebr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汽车制动网 版权所有|法律声明 沪ICP备130162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