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关产业 > 正文
多数客车企业销量及销售额回升
作者: 刘晶菁 来源: 中国汽车报 日期: 2009年08月24日

“如果目前正在谈的两个单子都能拿下的话,国庆节期间,生产一线的员工可能要加班了。”虽然北京与厦门远隔千里,记者还是能够感受到电话线那端厦门金龙相关负责人语气中的兴奋。

7月份,厦门金龙迎来今年业绩的重要转折点,单月销量同比、环比双双增长。掘这位负责人透露,目前企业订单状况比较理想,生产已经排到一个月后。

不仅是厦门金龙,进入三季度以后,越来越多的客车企业感到市场正在回暖。“从近两个月的销量看,我国客车市场已经恢复到2007年的水平。”客车市场分析师佘振清说。

订单量开始回升

近来,公交车市场不时出现大规模订单招标,成为拉动客车市场回暖的一股重要力量。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需要通过更新公交车来改善空气质量和百姓出行条件;另一方面,全运会、亚运会、世博会等国际、国内重大活动和建国60周年大庆日益临近,对相关城市形象提出了更高要求。最近,苏州金龙在广州和深圳、黄海在石家庄都拿到了公交车订单。

由于2008年春节期间铁路旅客大量滞留给许多人留下了心理阴影,加上公路客运企业运营水平的提高,在2009年春运市场上,公路客运企业普遍利润可观,很多企业盈利超过30%。但是,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很多公路客运企业捂紧钱袋,并没有投入太多资金进行车辆更新。现在,经济回暖的形势逐渐明朗,一些客运企业也开始购置新车。

另外,2002年《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实施后,客运企业更新了大批车辆。如今,这批车辆陆续进入报废更新期。虽然公路客运行业正受到“铁老大”不断升级的冲击,仍有一部分刚性需求需要释放,对客车市场的回暖起到了部分拉动作用。

在旅游客运市场方面,随着经济形势的逐渐好转,旅行社的报团人数、酒店入住率都较之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客车企业士气日益高涨

除了经济整体回暖和国家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所带来的一系列拉动效应之外,客车企业在勒紧裤带过冬的这段时间,也采取了一些积极主动的调整措施。

调整产品策略、开拓新市场,是企业应对危机普遍采取的重要手段。对于宇通、苏州金龙等技术实力较强的客车企业来说,近两年迅速补充的BRT车型已经成为一个快速增长点。特别是针对一些城市量身定做的差异化产品不仅帮助企业成功抢到订单,利润也比一般公交产品丰厚。

由于大城市间客运市场受铁路冲击较大,很多客车企业将目光转向县域公交市场。特别是江淮客车、恒通客车等长期专注中低端市场的企业,已经为县域公交市场开发了一系列产品。这些产品正在逐步展现它的生命力。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中国客车的出口,但也有一些企业由于采取了更为灵活的战略,海外市场已出现增长迹象。厦门金龙在南美、中东、东南亚、西欧、南非、北非等地积极开拓市场,以避免一个地区出口量下滑对整体业绩造成太大影响,而且新发展的用户较为稳定。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多数主流客车企业的开工情况都比较好,很多企业恢复了一周6天的生产安排。由于工作时间恢复正常,客车企业员工的收入有了提高,士气日益高涨。

多数企业对未来审慎乐观

虽然国内客车市场有了回暖迹象,但这是否意味着企业已经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影响呢?对此,多数企业仍然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不敢掉以轻心。

首先,随着铁路建设速度的不断提高,公路客运受到的冲击必然越来越严重。虽然有公交车升级等因素为客车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点,但总的来看,未来客车市场的容量很难出现前几年曾有的大幅增长。

其次,海外市场复苏仍然需要时日。有经济学家指出,作为全世界最先发出经济触底信号的国家,我国比其他国家提前了至少3个季度。但这仅仅是触底,海外市场何时彻底恢复元气仍是未知数。

再次,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年初,很多客车企业推出了更加优惠的商务政策。有的压低利润降价,有的采取分期付款方式,有的打出了回购牌。这些举措,无疑增加了企业的盈利压力。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原材料价格有所回升、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成本压力。所以,尽管企业的订单已经恢复或接近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但利润率的恢复还需更长时间。

记者观点:

警惕“病态”销售额

订单陆续传回,生产线一天天忙碌起来……经历了大半年的煎熬,多数国内客车企业终于看到了销量回升的好势头。

客车企业的高管应该可以稍微舒一口气了。当然,只能是暂时的。因为他们很清楚,每一张订单背后需要多大的付出,每一辆车的销售意味着多么惨痛的厮杀。各种信息显示,在销量和销售额增长的同时,客车价格之低也是创纪录的。对此,一位业内人士说得非常形象:“现在的销售额,很多都是 病态的。”

之所以说它“病态”,是因为这部分销售额是靠牺牲企业合理利润获得的,对企业的持续发展是一种潜在威胁。这一现象在年初已现端倪,当时就有市场人士评价,客车企业的竞争到了“每单必争”的地步。对此,奋战在市场一线的企业销售人员感受最深。一位销售员非常无奈地对笔者说:“客车需求减少了,但企业的销售目标没有降。要完成任务,只能从别人手里抢客户。但客户是那么容易抢的吗,不出点血怎么行?”

半年过去了,上市公司的半年度业绩预报从另一个角度为“病态”说提供了有力支撑。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几乎所有客车上市公司都难逃利润大幅下滑甚至亏损的厄运。在销量、销售额增长的同时,客车企业的生存状况有恶化的危险。

寻根探源,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事态的严重性。同样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为什么客车市场回暖的速度比乘用车市场和商用车中的卡车市场都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客车市场面临更大的挑战:来自铁路的竞争。金融危机不会改变中国客车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趋势,随着各国经济形势的好转,中国客车仍然会大量出口;公铁竞争则是我国交通结构调整的体现,公路客运的重新定位必然推动客车行业的洗牌。金融危机的影响是暂时的,公铁竞争的压力则是长期的。

谈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宇通老总汤玉祥曾说,中国客车业面临的风险比危机本身更为可怕。“病态”销售额的出现,再一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文/ 孟莉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制动网/chebrake.com 责任编辑:elizabeth)

推荐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打印本页】【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联系电话:021-50325218
Copyright 2007 www.chebr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汽车制动网 版权所有|法律声明 沪ICP备130162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