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关产业 > 正文
阿尔特搭建纯电动汽车研发平台
作者: 邵帅 来源: 中国汽车报 日期:

“桤林碍日呤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诗圣杜甫的这句咏竹诗句给了现代人以灵感。阿尔特(中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为最新研发的纯电动汽车起名为“竹风”,即将在今年北京国际车展上亮相。

“现在竹风展车还在制作。等到北京车展时,你就可以看到这款车有多漂亮了。”提起竹风,阿尔特(中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下称“阿尔特”)总裁王跃建非常骄傲。

3月底,记者来到阿尔特的展车制作车间,还只能看到竹风的框架。但从目前公布的效果图可以看出,阿尔特的设计师将“竹”这一文化元素充分融入竹风车型中。车身、车门和前后灯组采用竹叶的造型,车身裙部则采用竹节造型。与外形相呼应,内饰也采用很多竹的造型。整个仪表板由三片竹叶构成,关于竹的诗句也被题写在中控台上。

引进人才就等于拥有了技术

阿尔特是国内实力较强的独立汽车设计公司之一。王跃建介绍说:“从车身造型到整车设计以及投产后的技术支持,现在的阿尔特在传统汽车领域已经拥有较为完整的开发能力。我们希望在做大做强传统汽车的同时,赶上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步伐。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拥有一批国外专家,引进了人才就等于引进了先进的汽车开发技术,就能较快地掌握所需核心技术,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国内汽车企业主要是在传统车型上改进开发电动汽车,很少有基于纯电动汽车平台全新开发的。“电动汽车的电池、电机重量都比较大,与传统汽车的结构差异较大。在传统车型上开发电动汽车,往往是基于已有车型结构数据和基本动力参数进行结构改造,在空间布局、轻量化设计以及动力性能等方面都很难满足电动汽车开发的要求,很难从整体性能上对电动汽车进行优化,属于权宜之计。”王跃建说,阿尔特的目标是搭建自己的全新纯电动汽车开发平台,竹风就是这样一款全新设计的纯电动汽车。

\

竹风电动汽车技术国内领先

两年前,阿尔特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性业务。“如今,阿尔特的电动汽车技术在国内遥遥领先。”在阿尔特的公司介绍资料中出现的这句话,令记者印象深刻。那么竹风具有哪些技术优势呢?

据介绍,竹风是一款具备量产条件的高性能A0级小型电动车。这款两厢四座的纯电动汽车,采用前置前驱型式,装备有功率为60kW、扭矩达216N•m的高性能永磁同步电机,电机和逆变器的综合效率高达95%。24kW/h的高性能锰酸锂离子电池组,同时具有电池快换功能。该车最高设计速度为145km/h,续驶里程为160km。

电池的寿命和一致性是制约电动汽车产业化的重要因素,也是国内很多厂家解决不好的问题。对此,竹风进行了优化。王跃建介绍说,阿尔特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日本ENAX电池公司在上海成立了电池合资公司研发生产锂离子电池,为锂电池配备了先进的BMS系统。通过这个系统以及优化电路设计,完全充放电可达2000次以上,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电池的安全性也很受人们关注。电池快充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不对电池组进行有效冷却处理,会引起安全事故。阿尔特将空调系统的冷气引入电池组内,维持电池正常工作的温度,一般在零下20度到零上60度。另外,电池组布置在车身地板下面并设置有保护结构,对电池的高压系统进行保护。

竹风采用的永磁同步无刷电机,在控制精度和控制速度上远高于传统电机。不过,控制难度也随之加大。“通过与日本R&D公司成立电机合资公司研发生产永磁同步电机,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未来我们会自己掌握电机控制技术。”王跃建告诉记者,“我们合资的目的是为了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服务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

开发电池快换系统

今年的北京国际车展,阿尔特除了竹风,还将推出“武锋Ⅱ”、“eTAXI易的”两款纯电动概念车,并将通过"eTAXI易的”展示纯电动车的配套设施——“电池快换系统”。

“武锋Ⅱ是一款集中展示阿尔特电动车技术能力的概念车。”王跃建说,该车最高时速为200km/h,续驶里程可达250km,0~100km/h加速仅用7秒,电池组总能量为35kWh。

“eTAXI易的”展示的电池快换系统,可以解决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短、充电时间长的问题。只需90秒就可拆卸电池组,整个换装过程大约花费5分钟,这和通常加油的时间相差不多。这套系统要解决汽车如何与快换系统进行有效定位,电池组托架怎样安全快速换装,电源插头如何快速插接等问题。要满足这些条件,必须对车身结构进行较大的改动。这种改动必然对整车操控性和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这也是阿尔特开发全新纯电动汽车平台的一个原因。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制动网/chebrake.com 责任编辑:elizabeth)

推荐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打印本页】【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联系电话:021-50325218
Copyright 2007 www.chebr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汽车制动网 版权所有|法律声明 沪ICP备130162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