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关产业 > 正文
青特十年创出大产业
作者: 吕彩霞 来源: 中国汽车报 日期: 2010年10月11日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汽车工业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带动起一批汽车零部件企业,青特集团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

2000年前,这家靠农机修配起步的民营企业,因为抓住了特种车发展机遇,实现了年销售收入过亿元;2000年后,企业又抓住国内重卡行业井喷式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车桥业务,在短短两年内实现了年销售收入过十亿元的目标。现在,青特已成为一家具备年产特种汽车1万辆、驱动桥及前桥45万套、支承桥15万套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未雨绸缪 抢占先机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企业。“1997年,青特集团通过缜密的市场分析预见到,重型载货汽车将成为国内主要的公路运输工具,作为重型汽车重要零部件的汽车驱动桥市场前景广阔。于是,在国内企业驱动桥还没形成批量生产时,青特筹措3000万元资金,建起驱动桥生产线。”青特集团副总裁纪建奕告诉记者。2000年,当国外钢板冲压焊合桥成为铸造驱动桥的换代产品时,青特又投资7000万元,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板冲压焊合桥生产线。

实践证明,这一极具前瞻性的举措极大促进了青特的快速发展。2006年,青特半挂车、驱动桥、支承桥和铸件的出口额达1000万美元,出口国家包括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坦桑尼亚、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今年预计出口额达4000万美元,其车桥制造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

青特引进的德国KW静压造型自动生产线

据了解,青特驱动桥工厂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企业投资3.5亿元从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引进了世界领先的生产检测设备。如英国的双头自动上下料摩擦焊机、德国立卧转换加工中心、意大利焊接机器人等,可生产1吨~13吨系列驱动桥及前桥。青特支承桥工厂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引进了真空电子束焊等先进生产设备,可生产10吨至40吨系列支承桥。青特汽车零部件铸造项目投资2亿元,全线从德国引进KW自动静压造型线,具备年产5万吨包括发动机缸体、铸造桥在内的高端汽车铸造件能力。

栽下梧桐树 引得凤凰来

在创业初期,同其他民营企业一样,青特也曾遭遇人才难求的困境。青特创始人、董事长、总裁纪爱师深知,企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大量科技人才的支持。在青特,他很早就推行了人才激励机制。当大部分国有企业还是“干好干坏一个样”时,青特就在收入分配上向科技人员倾斜,后来又将科技人员的收入分为岗位工资和项目奖金。如岗位工资细分为7岗9级,项目奖金由订单奖、新产品奖、质量改进奖、降低成本奖、通用化设计奖组成,根据科技人员的业绩及时兑现,工作突出者破格提拔。

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青特的人才流动呈现出可喜变化,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企业四处礼聘人才,到现在,已经有很多科研技术人员主动“跳槽”到青特。

据了解,近5年来,青特引进300多名专家和大学毕业生,有30多名30岁以下大学毕业生员工因业绩突出被提拔为副处级以上干部,占干部总数的1/3。纪建奕说,青特集团现在的用人宗旨是:聚天下英才,创国际品牌。

人才汇聚,为纪爱师战略构想的实现提供了智力保障。在大量科技人才努力下,青特多年前就做到了“开发一代、储备一代、试制一代”,能够自主设计生产20多个品种100多个规格的车桥、十大系列120多个规格的特种汽车,并且凭借高质量、高附加值的汽车和车桥,打开了国外市场。

纪爱师说:原来人们担心加入WTO后,我国汽车工业吃不消,要倒退,现在看,无论卡车还是轿车都只会活得更好。只要不断抓技术进步,抢先进入世界技术水平第一团队,青特集团就不会消失,反而会越做越大。事实也确实如此。从2000年开始,青特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快的增长期。在1992年启动特种汽车项目以前,青特的年销售收入不过数百万元,1999年猛增到1亿元,2002年突破10亿元。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达到35亿元,全年将突破50亿元大关。集团销售额连续数年以20%的速度增长,重型汽车驱动桥占有率连续3年居国内前3名。

“回顾过去十年,青特的发展壮大既得益于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壮大,更得益于自身时时领先一步的做法。”纪建奕说。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制动网/chebrake.com 责任编辑:elizabeth)

推荐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打印本页】【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联系电话:021-50325218
Copyright 2007 www.chebr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汽车制动网 版权所有|法律声明 沪ICP备130162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