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动知识 > 正文
什么是汽车查普曼式悬架
作者: 未名 来源: 汽车之友杂志 日期: 2010年第03期

问:前几天看国外汽车网站,发现神行者2的后悬架为Chapman strut,翻译成中文为查普曼式悬架,记得以前《汽车之友》写的是麦弗逊式,请问它们有区别吗?

答:你是一位非常细心的读者,实际上在近期我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上期杂志就有一篇路虎神行者2的试驾报告,在参数表里我们已将后悬架更改为了更准确的查普曼式悬架。

其实,查普曼式悬架和我们熟悉的麦弗逊式悬架在结构上比较近似,但这两种独立悬架在各自的功能上却又有不同。麦弗逊式悬架由美国人麦弗逊于1930年发明,但当时通用并未将这种悬架装配到量产车上,直到1950年麦弗逊跳槽到福特,以他名字命名的这种支柱式悬架才正式出现在汽车中。麦弗逊式悬架的支柱由减振器和螺旋弹簧组成,这根支柱上端与车身连接,下端则连接车轮并兼作主销——车轮在转向时会带动整个支柱一起旋转。因此,类似A字形的下摆臂在车身上有两个连接点,而在车轮上则有一个连接点——转向节销。麦弗逊式悬架通常用于前悬,这源于它方便实现转向的功能。相对来说,用于后悬的查普曼式悬架其职责就要单纯得多,它的支柱虽和麦弗逊式相同,但仅仅只起到减振和支撑车身的作用,不用参与车轮转向;此外,它的下摆臂由两根粗壮的连杆构成,因此在车轮上也就有两个连接点,配合纵向控制臂,查普曼式悬架对车轮有更好的定位能力。所以称它为后轮麦弗逊式悬架也有一定的道理。

查普曼式悬架最早出现在1957年,由于在1956年推出的莲花Mark Ⅺ上采用的第迪安式后悬架(类似于扭力梁式悬架)存在操控性和舒适性差的特点,于是莲花创始人兼工程师科林•查普曼就发明了一种类似于麦弗逊式的支柱悬架用以替代(不排除查普曼借鉴了麦弗逊的设计)。由于是装在赛车上,因此支柱的上端就位于赛车手座椅后边的车身骨架上,并且支柱斜置,下摆臂也是简单的两连杆结构。这种悬架不仅很轻,还能使后轮在转弯时产生一定的倾角,增加轮胎的贴地能力。从我们身边熟悉的车型来看,凯美瑞、新凯越以及老君越上釆用的双连杆式后悬,应该都源于查普曼式悬架。

\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制动网/chebrake.com 责任编辑:elizabeth)

推荐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打印本页】【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联系电话:021-50325218
Copyright 2007 www.chebr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汽车制动网 版权所有|法律声明 沪ICP备130162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