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动知识 > 正文
北斗卫星定位技术在车联网的应用
作者: 张东普 来源: 汽车零部件 日期: 2012年6月刊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独立发展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我国第一个全球化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它与美国的GPS、欧洲的伽利略、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并称为全球四大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提供高精度的定位、测速、授时、短报文通信、差分服务以及系统完好性信息服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2011年12月27日起,北斗卫星开始向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连续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根据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进展,车联网应用也越来越受到政府的关注。车联网项目被列为我国重大专项第三专项,得到中央资金的重点扶持,其相关内容已经上报国务院,由此北斗与车联网正式结缘。2012年4月30日,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导航卫星。2012年,中国还将陆续发射3颗北斗导航组网卫星,以进一步提升系统服务性能,扩大服务区域。预计2012年北斗服务将覆盖亚太。根据系统建设总体规划,2012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首先具备覆盖亚太地区的定位、导航和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在2020年左右,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导航终端与GPS、伽利略和纳格洛斯相比,其优势在于短信服务和导航结合,增加了通讯功能;全天候快速定位、极少的通信盲区、精度与GPS相当,而在增强区域也就是亚太地区,甚至会超过GPS;向全世界提供的服务都是免费的,在提供无源定位导航和授时等服务时,用户数量没有限制,且与GPS兼容;特别适合集团用户大范围监控与管理,以及无依托地区数据釆集用户数据传输应用;独特的中心节点式定位处理和指挥型用户机设计,可同时解决“我在哪?”和“你在哪?”;高强度加密设计的自主系统,更安全、更可靠、更稳定,适合关键部门应用。

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应用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气象、测绘、地质勘探、减灾救灾和国防等多个领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交通领域还处于示范阶段,示范工程已在北京、河北、天津等省市展开。

车联网是未来智慧交通的主要方式。通过先进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技术、控制技术、智能技术,可感知并实现多个系统间大范围、大容量数据的交互,从而对每一辆汽车进行交通全程控制。目前,典型的车联网解决方案有3种,即VDR、RFID和TELEMATICS。VDR(基于行驶记录仪)是北斗技术典型应用领域,是以商业运营车辆车联网的基础。VDR技术应用受到交通运输部重点支持。“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作为重大专项启动的第一个示范项目,紧密结合北斗系统建设进程和道路运输行业实际需要,通过集中开发相关应用系统和组织安装兼容北斗的车载终端,促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广泛应用,可大幅度提高道路运输行业应用卫星导航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另外两种技术分别为RFID无线射频技术和TELEMATICS车载无线多媒体通讯技术。RFID无线射频技支持大规模物联网应用的基础。TELEMATICS车载无线多媒体通讯技术支持大规模社会车辆车联网应用的基础。

VDR的车联网解决方案面主要侧重于省级运营车辆管理。建立VDR车联网首先需要在运营车辆中安装符合国标和行标的汽车行驶记录仪,进而通过后台管理平台对数据进行智能分析与处理。在国内已制定的相关标准法规共有6个,分别是汽车行驶记录仪GBT19056标准、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JT/T794标准、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技术要求JT/T796标准、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终端通讯协议及数据格式JT/T808标准、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数据交换JT/T809标准和道路运输电子政务平台边牧编码规则JT/T809标准。

VDR解决方案系统方案是基于北斗+GPS双基定位,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提供服务。在为政府服务方面,VDR可为交通运管提供运营车辆监管监控,调度与数据分析,危险品全程监控,从而减少违法经营;为公安交管提供违法驾驶报警,事故疑点分析、执法取证及处罚,从而有效预防与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为其他相关部门提供特殊车辆监管监控,安全监管,数据分析服务,应急服务,环保监测与治理等。在服务企业方面,VDR的使用便于车队管理、运营管理、调度管理和安全管理;也可以监督驾驶人安全驾驶,为其提供车况助手、出行服务。在服务社会方面,VDR可实现智能物流、城市管理、商品溯源,打造智慧城市,并为物联网产业发展奠定基础。(本文作者是航天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制动网/chebrake.com 责任编辑:elizabeth)

推荐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打印本页】【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联系电话:021-50325218
Copyright 2007 www.chebr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汽车制动网 版权所有|法律声明 沪ICP备130162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