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动知识 > 正文
转向性能∣驾乘性体验测试评价规程
作者: 驾乘评价 来源: 中国汽研汽车指数 日期: 2022年7月19日

消费者说不清道不明的“玄学”?如何科学评价车辆转向性能?
 
普通消费者聊到车辆的转向,往往只是这样的描述:“这车方向太轻/太沉/太虚”、“这车方向很贼”、“方向盘指向模糊”、“走烂路时方向盘打手”……一辆车的转向性能到底如何,似乎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实际上对于车辆转向性能的评测考察,专业机构、人员也依然以主观评价为主,但作为对于驾乘性能品质息息相关的部分,车辆转向性能需要引起业界更多重视,同时也亟需更科学且全面的考察标准。
 
在驾乘评价日前发布的《汽车驾乘性体验测试评价规程》团体标准中(以下简称团标),针对[转向性]给出了具体的测试评价内容和方法,其中囊括中心区转向、弯道转向、泊车转向和转向异常四大框架体系及分级指标。
 


一,中心区转向
 
\
 
评价车辆在小角度转向输入时的转向体验,该评价以主观评价的方式进行。
 
(1)中心区转向力
评价内容:评价车辆在转向时需要驾驶员对方向盘施加的力的感受,关注的内容包括转向力的大小、转向力随车速和角度的变化梯度和线性度、摩擦感、力矩死区等中心区操作感受。
 
(2)中心区转向响应
评价内容:评价车辆对方向盘的转角输入所表现出来的响应特性,关注的内容包括中心区横摆角速度、侧向加速度随车速和转角的响应。这种响应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响应死区和线性度也要合适。
 
(3)中心区转向回正
评价内容:评价车辆在方向盘小角度输入后松开方向盘时的回正速度和超调量,回正超调量应尽量小或没有,回正速度应当合适。
 
\
 

二,弯道转向
 
\
 
评价车辆在弯道行驶时以较大方向盘转角输入情况下的转向体验,该评价以主观评价的方式进行。
 
(1)转向力感觉
评价内容:评价车辆在弯道转向时需要驾驶员对方向盘施加的力的感受,关注的内容包括转向力的大小、转向力随车速和角度的变化梯度和线性度、保舵力、摩擦感等方向盘手力反馈的感受。
 
(2)转向响应
评价内容:评价车辆对方向盘的转角输入所具有的响应特性,关注的内容包括横摆角速度、侧向加速度随车速和转角的响应特性。这种响应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响应死区和线性度也要合适。
 
(3)转向回正性
评价内容:评价车辆出弯时松开或轻扶方向盘时的回正速率和超调量,回正超调量应尽量小,回正速率要合适。
 

三,泊车转向
 
\
 
评价车辆在原地或低速时的转向体验,该评价以主观评价的方式进行。
 
(1)泊车转向力
评价内容:评价车辆在泊车或驶时出方向盘力的大小、摩擦感和保舵力等。
 
(2)泊车便利性
评价内容:评价车辆在泊车或驶出时的便利性,包括方向盘圈数和转弯半径等。
 
(3)泊车回正性
评价内容:评价车辆在泊车或始出时,方向盘从大转角和极限位置回正的表现,包括回正卡滞、回正速率等。
 

四,转向异常
 
(1)跑偏现象
评价内容:评价车辆在加速和匀速直线行驶时偏离直线轨迹的跑偏或甩尾现象。
 
(2)方向盘振动
评价内容:评价车辆在行驶时方向盘沿圆周方向的振动,以及电机或路面激励导致的方向盘异常振动的现象。
 
(3)转向助力不足
评价内容:评价车辆方向盘在角度快速输入或切换方向的过程中手力突然变重、卡滞等转向系统助力不足的情况。专业的技术名词和工程师语言可能有些抽象,其实指向的内容和普通汽车驾驶者都是一样,只是以成体系的标准进行更全面考察评价而已。无论如何,车辆的转向性能都是驾驶者能够直接感受体验到的,简单来讲,好的转向性能,或者说转向性能好的车,驾驶起来是一定是更加轻松、敏捷(信心感)、安全且富有驾驶乐趣的(愉悦感),也就是所谓的“车随意动”、“人车合一”;反之则是人需要努力去适应车辆,各种别扭、拧巴、不顺手不顺心,甚至带来安全隐患。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转向性能体验也和车辆一些其他自身原因有关,轴距越长的车理论上最小转弯半径越大,而配备后轮转向系统的车辆转向会更加灵敏;少数配备线控主动转向技术的车辆,会很大程度隔绝掉路面传递至方向盘的振动,这些都是我们在测评时会综合评价的。
 
无论汽车技术如何更新发展,转向性能都是车辆驾乘性能里最基础的部分。而且如今的电动车因为电机的物理特性,动力加速性能比传统燃油车有了跨越式提升,与之相匹配的转向性能更需要重视,轻则操控感不佳,重则失控风险增大,危及用户及公共安全。
 
\
 
这也是驾乘评价多年来严格测评车辆包括转向性在内的驾乘性能的主要原因,这既体现车辆的最核心性能,也关系到主动安全。《汽车驾乘性体验测试评价规程》团标里的有关转向性能的测试评价标准及方法,可以系统性地对车辆转向性能进行测评。回看我们近年来的测评成绩,能感觉到自主品牌新车在转向性能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希望业界更加重视车辆转向性能,也欢迎更多新车来参与测试,共同促进汽车技术升级,推动行业正向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制动网/chebrake.com 责任编辑:Jack)

推荐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打印本页】【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联系电话:021-50325218
Copyright 2007 www.chebr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汽车制动网 版权所有|法律声明 沪ICP备13016240号-2